玉林茶的“人文茶史”( 二 )


    如果说蚁岭贡茶尚是传说,那么博白县神女岭上的广西境内最古老的茶林让采访人员确信玉林的好山好水是能孕育出好茶的 。 神女岭地处六万大山南麓,海拔800余米,为博白县双凤镇北境最高山峰 。 这里终年云雾迷漫,石溪流泉淌流其间 。 圣女岭北麓的古茶林,云遮雾掩,朦朦胧胧,充满了幽邃莫测的神秘气氛 。 这片老茶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大的茶树直径为42厘米,高6.7米,为广西境内最古老的茶林 。 相传明末闯王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一支部队从云南辗转北京的过程中,曾经过博白县双凤镇圣女岭,该部队将领深为圣女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所折服,于是命令部下在此撒下了从云南带来的古树茶种 。 从此,双凤镇就有了古树茶 。
    茶树虽老,可依然茂盛,茶叶鲜嫩 。 村民用该茶树的茶叶泡茶,入口初始平和,让人难觉特别之处,可几分钟后开始生甘回津,并且特别持久 。 云南省茶科所研究员徐宏波、广西茶叶协会副会长廉思考等专家对双凤镇古树茶叶的外观、颜色、味道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鉴别,详细记录了双凤镇古树茶生长的土壤情况以及周围环境 。 专家认为,双凤镇古树茶品质上乘,香气独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广西区内的同类品种,具有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玉林现在保存下来古代文献资料也表明,茶叶是当时有岭南都会美誉的郁林州(玉林)大量交易出去的农产品之一 。 而茶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是玉林各县的重要农副产品,在1986年版本的《广西年鉴》里面的“北流”条目下的“土特产”栏有如此简介:“上岭茶、白塘茶、窖山茶、冻水茶为北流四大名茶,在港澳市场久享盛名,北流是全国茶叶生产基地之一” 。 而在“博白”条目下的“土特产”栏采访人员发现了如此表述,“云飞红碎茶年产七八万斤 。 ”据采访人员的采访所知,北流的“四大名茶”和“云飞红碎茶”的产地都是高山,终年云雾缭绕,这正是出产好茶必需的条件 。 “云飞红碎茶”所在的云飞嶂嶂高852米,山势崇峻,云飞雾漫,由于烟云变幻无穷,故名云飞嶂 。 这些都可以说明玉林拥有种好茶的环境资源并不少 。
【玉林茶的“人文茶史”】    乡村里的特色“茶道”
    “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然而传统的茶道在制茶的用具、茶叶的制作、饮茶的器皿、煮茶的要领、饮茶的方法都极其讲究,与玉林相邻的梧州早茶就流行以广东佛山为代表的细嘬慢饮的功夫茶,这种太过精致的“茶道”让人望而生畏 。 而采访人员却在博白县神女岭山所在的双凤镇发现了流传百年的简约而不简单的饮茶之道 。
    农闲午后的双凤镇印田村大榕树下,村民梁峰拿出保温壶泡出的一壶茶、几只瓷碗,几位老友聚拢过来,你一碗我一碗边大口饮茶,边共话桑麻 。 这种方式在村中近90岁的老寿星梁登云记事起就是当地流行的“茶道”:每家每户,天亮起来就煲茶,然后凉在一只瓷壶中,口渴的时候喝两三碗不定;双凤镇的村民还在闲暇之余经常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喝茶聊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一种纯朴的民风乡俗 。 每天这里的农民除了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喝茶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社交活动 。 制茶法也简单易行,从茶山摘下嫩叶,放在锅里炒,用簸箕来撮,搓了又炒干 。
    这种“宽裕”的饮茶法当然也是与神女岭上盛产的古茶质量密切相关的,不用太过讲究的制茶、泡茶工艺,这些茶就让人们在喝完茶之后发现不仅回干、回甜,而且生津的时间比较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