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采茶戏( 二 )


民歌小调──除一部份单台戏用的小调 , 如“数天下图”、“打哩莲花”、“想郎”、“打彩”等以外 , 还有“十二月采茶”、“铜钱歌”、“十杯酒”、“照花台”等等 。 一般作戏中插曲用 。
【抚州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因脱胎于灯彩歌舞 , 故以反映短衣罗裙的小人物见长 。 其艺术特点是: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恢谐、通俗易懂;唱做朴实 , 亦歌亦舞 , 活泼风趣 。 其表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尤其小生小丑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 , 都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 既有淳朴的民间艺术韵味 , 又有个性鲜明的表演特色 。 如小丑的矮子步 , 动作幽默有趣 , 形象逼真 , 而且变化很多 , 有“猴拳步”、“蛤蟆跳”、“涉水步”、“鸡公啄米”、“猴子跳圈”、“懒猫抓痒”等 。 又如小旦的手中功 , 运用大手帕 , 配合手眼身法步 , 或揉搓、或抛甩、或掩面、或飞转 , 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绪 。 再如小生(小丑)的扇子功 , 既有单手打 , 又能双手双肩打 , 有时绕指而转 , 有时空中抛耍 , 左右开合 , 上下翻飞 , 丰富多彩 , 千姿百态 。 抚州采茶戏的许多表演动作和舞蹈 , 如小旦的梳妆挑帘、床前驱蚊、绣花纳底、缝补浆洗、摘茶采桑、开(关)门、云手、鹞子翻身等身段表演 , 小丑的挑担推磨、赶牛锄地、撑船推车等身段表演均十分细致逼真 。 在三角班小戏中 , 上述特点尤为突出 。 发展到“半班”演出大戏后 , 向古老剧种学习袍带戏的表演程式 , 同时也吸收了歌舞话剧的养料 , 使其既能演传统戏又能表现现代生活 。
抚州采茶戏讲究唱做并举 。 手势、眼神、身段、步法配合协调 。 旦角的基本步法有“云步”、“碎步”、“踮步”、“跪步”、“蹉步”、“小碎步”等;生角有“方步”、“蹉步”、“跪步”、“快蹉步”等;丑角有“矮步”、“跳步”等 。 丑角除矮子功外 , 有时还表演板凳功以及“虎跳”、“前仆”等各种滚翻动作 。 生、旦有时也要表演“抢背”、“劈叉”、“卧云”、“乌龙绞柱”等地毯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