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 。 风尾竹下 。 竹楼之上的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 。 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 。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 。 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
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 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春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春,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春紧为止 。 待茶烤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入婉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 。 这种竹筒茶 。 既有竹子的青香, 又有茶时的芳香,非常可口 。
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现分述如下 。
装茶:就是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
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 。 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
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
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
喝茶:竹筒香茶喝起来,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浓郁清香,所以,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
傣族 dai zu Dai ethnic minority group
【傣族概况】
傣族现有人口约1159322人 。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 。 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 。 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 字母 。 傣族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 。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 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 。 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 。 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 。 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 。 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 。 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 。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 。 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 。 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 。 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 。 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 。 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
推荐阅读
- 基诺族凉拌茶
- 英式茶道
- 八月“细雨绵绵品熟茶”茶友会现场
- 广东:茶叶兴村 脱贫奔小康
- 正山小种红茶茶艺演示步骤
- 袋装茶质量优劣如何判断
- 茶多酚可抗癌 瓶装红茶功效不明显
- 茶展开幕百年茶饼成「景点」
- 古人煮茶的用水标准
- 广西横县花茶产业欲飘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