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全球70%!中国鱼虾是如何统治世界的?( 二 )


“让各家池塘的家鱼自行繁殖鱼苗!”这个想法 , 当年只能停留在渔农的美好幻想中 。
在全世界范围内 , 科研界主流声音是 , 家养的池塘养殖没有江中的自然环境 , 家鱼性腺不能发育达到催情要求 , 因此不具备人工繁殖的条件 。
日本渔业界得知中国专家企图攻克该技术 , 撂了一句狠话“家鱼不可能在中国繁殖成功” 。
在建国之后 , 国务院下属的农林、商业、畜牧各部门虽然组织了论证 , 却得到了一个结论:很难解决 。
然而 , 偏偏有一个不信邪的人 , 这个人的名字叫钟麟 。
【02】
钟麟日后的称号 , 是“家鱼人工繁殖之父” 。

生长在广东江边的钟麟对水、渔业有着天然的熟悉 , 1950年钟麟便成立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水产管理局水产实验所” , 开始淡水渔业的研究 。
当时国内部分专家提出 , 将池塘自然环境模拟江河湖泊 , 刺激家鱼产生促性腺激素 。 但这条路 , 显然工程太大 , 并不可行 。 钟麟试图直接从根本上去摸清家鱼的生殖原理和条件 , 以实现家鱼的全人工繁殖 。
构想虽然美好 , 却一直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原因就是当时从国内到西方科学界 , 从根本上否定了能够通过外界改变刺激鱼体内脑垂体 , 诱导产生促性腺激素 。
1955年 , 在实验所翻阅了大量西方资料和做了无数实验的钟麟得知 , 远在1400多公里的湖北水生所攻克了鱼脑脑垂体催情技术 。
于是 , 他立马启程前往湖北学习这项技术 。
1956年 , 钟麟给池养成熟家鱼注射脑垂体激素作催产试验 , 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
不过 , 也正是通过这次实验 , 钟麟开始大胆猜测 , 除了脑垂体催情这个关键因素外 , 江河中的鱼能产生鱼卵 , 是否还和外界环境 , 比如水流、天气等有关?
不气馁的钟麟又从广东出发 , 去了广西浔江、郁江、柳江、西江等江河流域实地勘查 。 每一个地方 , 他一待就是数月 。
在广东省水产管理局水产实验所的记载中 , 钟麟常常一个人在一条破小渔船上 , 一待一整天 , 身边放着福尔马林、酒精以及多个浸泡鱼类标本药物工具 , 天亮出门 , 天黑才返回住所 。
两年之后 , 经过一系列研究和数据比较 , 钟麟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 家鱼性腺成熟除了需要催情体的产生 , 的确和流水加速、水位等都有关系 。
在控制了外界因素的情况下 , 钟麟又实验了一回 , 然而还是以失败告终 。
正在他思考还有哪些未考虑到的因素时 , 突然天降暴雨 , 钟麟望着眼前的生态催产池 , 水流急剧上升、水速变快 。 突然 , 他看到一条成熟的鲢鱼 , 成功地产下一连串卵 。
这让钟麟恍然大悟——原来水流、水速、水位都是相关因素!
1958年6月3日 , 通过流水刺激加上脑垂体催情 , 成功实现了鲢鱼、鳙鱼的人工产卵、授精和孵化 , 钟麟的试验大获成功——最终获得了3万多尾优质健壮的鱼苗 。
4天后 , 1958年6月7日 , 《羊城晚报》头版二条报道了这项重大科研成果 , 并誉为“创世纪纪录” 。
从这一天起 , 中国结束了鱼苗依赖江中捞的历史 , 开启了水产自主的新页 。
【03】
改革开放之后 , 中国水产行业迎来了“黄金80年代” 。
1981年 , 赵法箴院士等攻克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 中国人实现了“虾自由”;1983年 , 赵乃刚等突破了河蟹人工育苗技术 , 中国人实现“河鲜自由”;1985年 , 刘家富团队以自然海区性成熟大黄鱼为亲鱼 , 实现了从江流湖泊到海产品的人工养殖技术突破 , 中国人开始迈向“海产品自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