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中国人超会吃( 二 )


用尽全力让它好吃 , 呈现最美味的一面 ,
【牛蛙|中国人超会吃】方是不负 。
无肉不欢 , 人生得意须尽欢中国人超会吃 , 在吃肉上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 鸡、鸭、鹅、牛、猪、羊肉 , 随便哪个 , 都有成千上百道美味 。
最有趣的 , 或许是红烧肉 。 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吃红烧肉 , 但是“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最正宗 , 其他是歪门邪道 。 其中 , 自诩红烧肉最正宗的区域 , 以上海、四川和湖南三地为主 , 他们各执一词 , 都觉得别人的做法不好吃 , 不正确 。 ”
上海人讲究 , 红烧肉要“浓油赤酱” 。 即把酱油和糖一起烧出猪肉的油脂和胶质 , 让汤汁更为浓稠 。 最后加入黄酒 , 最好是绍兴的女儿红 ,不仅能去腥去膻 , 还能释放出诱人的香气 。
可是 , 四川人觉得红烧肉的前身是东坡肉 , 苏东坡是四川人 , 他们的才最正宗 。 而且他们不用酒和糖 , 而是有甜味的醪糟汁 , 收干后能散发出红葡萄酒的香气 。 湖南人却说加红曲、加辣椒的红烧肉才好吃 。

但无论哪一种做法 , 皆有相通之处 , 比如要挑肥瘦相间的猪肉 , 先油炸 , 再加大量香料、酱汁、酒、糖来焖烧 。
无论何种做法 , 目的都是为了让肥肉能煮得软烂 , 瘦肉能浸润到足够的油脂 , 从而实现我们对好肉的终极追求——肥而不腻 , 瘦而不柴 , 一切都是刚刚好 。
在一锅肉里 , 亦能得见中国人的平衡之道 。

在过往的岁月里 , 因为战乱与灾荒 , 吃饱穿暖成为中国人的大事 。 吃肉 , 更是逢年过节才有的美好 。
对中国人来说 , 吃肉是一种传统 。
那么 , 吃肉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
大口吃肉 , 大口喝酒 ,
才是生活 ,
毕竟“人生得意须尽欢“ 。
无论到哪里 , 都要好好吃梁实秋先生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 。 ”
可事实上 , 会吃的中国人很擅长在旅行中让自己吃好 。 比如有专门带饭的包裹 , 叫“褡裢”;有各种出门携带的干粮 , 如烧饼、馍、馕 , 甚至还因此发明了路上的美食 。
比如新疆名菜大盘鸡 , 就诞生在新疆沙湾地区高速公路旁的小饭馆里 。
上世纪80年代 , 长途汽车司机们从乌鲁木齐出发 , 会经过这里加油、吃饭 。 有家小餐馆就把鸡肉和辣椒、土豆、西红柿、洋葱、皮带面等等一起炒了 , 香辣开胃 , 大受欢迎 , 渐渐地就变成了一道名菜 , 传遍全中国 。
有一年坐绿皮火车出门 , 途经某一个小站时 , 小贩们蜂拥而至 , 其中有家烤鸡香味浓郁 , 挤了几圈人 , 忍不住也跟着下手 。

回到位子上后 , 一手撕下带脆皮的鸡肉 , 一口送到嘴里 , 高温下油脂释放的香气 , 混着孜然粉、胡辣粉和不知名酱料的咸香 , 齐齐绽放 。 在大块朵颐的十五分钟里 , 所有的疲惫、怪味 , 统统消失不见了 。
这里的烤鸡 , 一生就路过这么一次 , 也就吃这么一回了!
这是路上的美食之所以珍贵的原因 , 但也是它的软肋 。 有些店家 , 会觉得难有回头客 , 因而敷衍对待 。

所以若在旅途中 , 能吃到一顿认真的美味 , 便足以慰籍一路风尘 , 念念不忘 。 因为无论在哪里 , 我们都想要好好吃、吃好的 。
食物有故乡 , 我们也相信 , 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是逛菜市场 。

刚采摘的蔬菜瓜果 , 湿漉漉地 , 带着泥土的清香 , 一股生猛的野气 。 人们操着方言叫卖、还价、闲谈 , 混着泥味、肉味、鱼腥味、香料味……是一方水土养出的一方人 , 菜市场或许是一种生活最本真、最具体的模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