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湖南的味道,百变的米粉,不变的乡情( 二 )


牛肉圆粉形如龙须 , 比扁粉更筋道 , 粉中只放少许底汤 , 入味凭借的是这种津市圆粉吸附汤汁的强大能力 。
牛肉码子种类繁多 。 红烧、原味、酱汁等等 , 全靠不同的牛肉烹饪方法实现 。
津市人坚持用流经当地的澧水和澧阳平原的早籼米制作米粉 。 澧阳平原的早籼米水分充足 , 米质疏松 , 做出来的米粉顺滑爽口 , 澧水的优良水质保证了米粉的口感 。
用纱布将米浆包好 , 挤干水分 , 放入蒸屉中 , 当米浆变成晶莹的块状 , 熟米团切成小块放入搅拌机中打碎 。 通过压粉机挤压 , 晶莹剔透的米线诞生了 。
入锅的米线八秒钟就可烫熟起锅 。 八秒钟的时长 , 不能多也不能少 。 此时米线的吸汤能力最强 。
米线在碗中必须摆成古梳状 , 排列整齐、根根分明 , 一碗米线才算圆满制成 。
肥瘦相间又带筋的牛肚子肉 , 适宜做红烧牛腩 。 里脊肉最嫩 , 切成碎末后做酱汁牛肉 , 口感最佳 , 而最为紧实的牛腱子肉适宜煎炸 , 是制作麻辣牛肉的不二之选 。
小茴、孜然、陈皮 , 秘制的酱料包是牛肉去腥提香的关键 。 大块的牛腱子肉反复漂洗 , 去除血水后和香料包一同熬煮 。
锅不加盖 , 让腥膻散发 , 一个小时后 , 喷香的熟牛肉出锅 , 横刀切片使牛肉不至于松散和塞牙 。
菜籽油烧热 , 牛肉在热油中很快变得松脆 , 加入茴香等磨碎的传统卤料 , 拌入辣椒油 , 小火煎炸的过程要持续一个小时 。
当牛肉的香味在高温与热油的作用下彻底释放出来 , 又融入大量与其他食材的异香 , 麻辣牛肉才可以正式出锅 。
与长沙米粉不同 , 津市圆粉做碗有着完全不同的讲究 。 最先放入碗中的是雪白丝滑的米线 。 第二步 , 加入佐料调味的 , 其中一小勺常德本地的菜籽油是调味的关键 , 盖上麻辣牛肉码 , 撒上葱花 , 最后浇上一勺熬制数小时的高汤牛油 。 一道手工麻辣牛肉粉才算正式完工可以顺利上桌 。
米粉吃法各有千秋 。 津市牛肉粉少汤也不加其他配菜 。 自行搭配是对自家米粉与牛肉制作技术的自信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也造就了一方美食 。 津市人恪守的家乡制作米粉的手艺 , 也用这种一丝不苟的方式还原着家乡的味道 , 传递着乡情 。
湘阴面
湘阴人爱吃碱面 。 碱面 , 顾名思义就是在面粉中加入碱制成的面条 。 碱面和白面相比 , 具有独特的韧劲 , 煮的时间长短、汤多汤少 , 都能带来不同的口味 。 因此 , 在湘阴 , 光吃面就有十几个专有名词 , 常令初来乍到的人眼花缭乱 , 摸不着头脑 。
湖南人以吃米粉著称 , 而深受码头文化影响的湘阴人却是其中的另类 。
湘阴县 , 湘江纵穿南北 , 资水横贯东西 。 这里古时水运发达 , 商旅云集 。 相较于米饭 , 面条更容易制作与携带 , 营养耐饿 , 一经传入 , 很快广受欢迎 。
面条传入湘阴 , 很快被好吃的当地人加以改良 。 大铁锅烧开滚水、下面 , 以锅的面积保证面条受热均匀 , 加新鲜筒子骨小火熬成的高汤再浇上辣椒炒肉、排骨等浇头 , 干菜、藠头、萝卜干等本地特产作为配菜 , 任食客自由搭配 。
湘阴面以汤清、面韧、码鲜、味香为特点博得盛名 。 每天湘阴人都要吃掉超过8000公斤面条 。
渣江水粉
每个湖南人都有自己钟爱的米粉 。 长沙人爱扁粉 , 津市人爱圆粉 , 而渣江人心头好 , 是又细又长的渣江水粉 。
旧时 , 制粉全靠手工 , 费时耗力 , 得经历18道工序精制而成 。 上等的早稻米淘洗后放入水缸中浸泡 , 待到颗颗晶莹剔透 , 用磨浆机打成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