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张继明:乡土回忆系列之二


母鸡|张继明:乡土回忆系列之二
文章插图
赊小鸡
在农村老家一到春暖花开,就有赊小鸡的挑着担子走乡串户,一边走一边吆喝:“赊小鸡来......赊小鸡.....寿光大鹅鸡”。
赊小鸡,就是不用交现钱,先记账秋后来收钱。那时候,村里基本上家家都赊小鸡,一次赊十几只。挑选小鸡时,都想选母鸡。那些个大、蹦跳的多是公鸡。小的不起眼的,一般都是母鸡。有一次赊鸡贩子,来到我们村时,剩下的鸡都是邻村人家挑选之后的了,都是些小不点的。赊的价格也低,最后我们村里人给全部收市。后来鸡长大一看,大部分都是母鸡。
赊买小鸡,不管怎么挑,基本上出三分之一公鸡。山区农村那时没有余粮可卖,就是秋后卖山果,卖猪换点钱。平常过日子,鸡就是农家人的零花钱的银行。平时鸡蛋都不舍得吃,卖鸡蛋攒零花钱,买盐、买酱油醋、买学习用品。走街串巷的货郎担,也可以拿鸡蛋换针、线、顶指、头卡子、琉璃球等。
【 母鸡|张继明:乡土回忆系列之二】鸡窝,一般搭在屋的山墙头。用石头黄泥砌成,顶上盖上一块大石板。鸡窝顶上还要砌一个小窝,铺上草,母鸡下蛋时在里面。早上打开鸡窝门,鸡就到山坡上吃虫子、蚂蚱、草种子。鸡的天敌是黄鼠狼子和貔子(土语,即狐狸)。它们主要是晚上偷鸡吃,白天偶尔也出来。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吃晌午饭,突然山坡上传来鸡没命的叫声,家人赶紧追出去。庄里乡亲们,一般不管是谁的鸡,只要在家都帮忙追,连人带狗追。若发现早,它叼着3、4斤的鸡,跑不快,大部分能追回来。若人都在坡里干活,没人发现,那就只能到晚上查鸡窝时,才发现丢了鸡,打着手灯到处找,只能看见一地鸡毛。
母鸡有时一天下一个蛋,有的两天下一个。母鸡下蛋后,会“嘎旦嘎旦”叫着找主人要奖赏。主人从窝里拿回鸡蛋后,会洒一把粮食给下蛋鸡吃。也有时也会遇到鸡骗吃骗喝的现象,母鸡下蛋后,主人不在家,另一只没下蛋的鸡,进窝搂着鸡蛋。主人来了,没下蛋搂着鸡蛋的鸡叫着出窝,主人误认为是它下的,也奖赏它一把粮食。
那时候鸡蛋不光是零花钱银行,还要打发人情世事。家人亲戚有生孩子的送周米(祝米),必须一筐鸡蛋。邻居家的生孩子,也要用小布子包上几个送过去。我父亲是博山水泵厂工人,文革前就是五级工。后来我在地测科钳工组碰上老师傅李丰功,说起来他也是从水泵厂调来,和我父亲是一个班组。我们是职工户,每月有零花钱,不用卖鸡蛋,都是留着自己吃和打发人情世事。我记忆很少吃煮鸡蛋,就是五月诞五(端午节),放上艾叶煮鸡蛋,每人吃两个。过节或来客人时炒菜放鸡蛋,韭菜炒鸡蛋、黄瓜炒鸡蛋、洋柿子炒鸡蛋。黄瓜洋柿子那时一毛钱二斤半。炒黄瓜时先把黄瓜一分为二,把瓤子挖出来,孩子们在一边等着吃黄瓜瓤子。我吃过多次,很爽!
秋后赊鸡的鸡贩子上门要鸡钱,各家都是提前准备好。有的卖几只公鸡,有的卖棵树。有的这几天不在家,就把钱委托邻居还上。从没听说过一个赖账的。
这一年下来,年底公鸡一个不留,因为光吃粮不下蛋。过年每当杀鸡时,小女孩在一旁等着热水秃鸡前,拔公鸡毛扎毽子。用两枚制钱(铜钱)扎一个。扎好四、五个,一年就够用的了。那时农村小女孩活动主要是踢毽子,用瓦片或薄石片来方,抓石子。
公鸡主要是煮鸡肉冻。鸡冻里放黄豆,家家都做。春节招待客人,这是各家各户的必备菜。
赊小鸡,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种农村贸易。于今想来,似乎有种甜蜜的记忆。其实,更多的是酸楚、苦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