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听我说 , 朋友 , 在四川其他地方我不晓得 , 反正在我老家说“喝粉”和“吃皮”都是赚到了的意思 。
当然这个粉不是今天粉丝 , 也是常吃的条粉 , 就是通过吃粉来形容赚到了的意思 。
那么既然如此 , 粉条自然在我们心目中是有地位的 。 我们四川叫条粉 , 倒过来说 。 民间用白金玉(一种淀粉含量很高的植物)或者红苕提取而成的 。 当然全国都有 。 每个地方取材和制作方式大同小异 , 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 当然还有米粉类 。
东北人酷爱猪儿炖粉条 , 认为是比较硬的菜了 , 广西的螺蛳粉味道怪异 , 又吸引无数重口味食客 。 而四川各种肥肠粉充斥 , 著名的有双流肥肠粉 , 除此之外大多数是米粉 , 如绵阳米粉 。 能够跟双流一决高下的 , 就是宜宾筠连的水粉了 。
虽然它们并没有什么好比较的 , 但是在川南它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 这应该毫无问题 。
因为川南就没有几个竞争对手 , 当然人家筠连的手工粉确实巴适 。
注意 , 我的文字手工二字圈起来要考的哈 。
“筠连水粉”发明人、筠连莲花黄氏入川始祖墓(葬于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鲁班山犀牛漀)
筠连水粉 , 发源于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 , 为宜宾特色小吃 , 属于川菜 。 筠连水粉的来历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 它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地菜 , 而是湖光填川的产物 。
明末清初 , 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变革 ,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爱新觉罗氏拿下 , 可惜多年战乱 , 白夜凋敝 , 天下荒废 , 尤其是天府之国的四川 , 尽然一段时期人烟稀少 , 好像回到原始社会 , 有大臣看不下去 , 于是跟当时的康熙皇帝上奏 , 希望能派人入川发展生产 。
这个建议康熙觉得很有意义 , 于是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 , 下令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
全国很多地方浩浩荡荡地迁徙大军开始拖家带口 , 往未知之地四川进发 。 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 , 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黄姓人家顺应朝廷诏令 , 举家移民进川 。 这一支黄氏族人途中经历多少艰辛我们已经无处考证了 , 但是终究战胜了巴蜀当时的险山恶水 , 来到了四川宜宾筠连定居 , 迄今已经三百余年了 。
据说黄氏族人 , 在原址就非常勤劳 , 举家迁徙的时候 , 还不忘带上了麻城的红薯、甘蔗、蚕桑、种烟等农作物(咸丰《云阳县志》记载) , 以备不时之需 。 这个未雨绸缪倒是很有道理 。 当时带红薯 , 也就是川人说的红苕 , 是因为方便携带和种植 , 还可以磨成粉 , 做成条粉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们一家人靠它得以维系 , 因为用水做粉 , 所以一开始准备叫粉水 , 但是又觉得说起来拗口 , 于是就取名“水粉” , 从此筠连多了一道名小吃 , 筠连水粉 。
因为筠连水粉是湿货 , 存放和运输都是问题 , 到了筠连黄氏入川第三世祖黄绰把筠连水粉进行了改良创新 , 他把刚从锅里捞出来即食的水粉(带水的湿粉条)挂在竹杆上进行晾(晒)干 , 然后再捆绑包扎后存放 , 这样晒干的水粉易于长期存放和长途运输 。 干粉就出来 , 以后水泡发即可 , 传播就更加迅速了 。
推荐阅读
- 饺子|立冬后,遇见这菜抓紧囤,一次买100斤,2晾1蒸后,比牛肉干还香!
- 带鱼|从牛肉、马肉到各种肉,正岩肉桂要带点苦味,才算好茶?
- 冰糖|杏鲍菇和它是绝配,简单营养又便宜鲜美,五分钟就上桌,总吃不腻
- 牛肉面|冬天适合吃牛肉面
- 醪糟|散文:吃火锅不可或缺的小食
- 食材|餐饮行业轻易不说的五个秘密,提醒消费一定注意,可能会颠覆认知
- 牛肉|入冬后,抓住孩子“骨骼生长期”,常吃4种食物,助孩子长高个
- 羊肉|牛肉羊肉炖不烂,腥味还重?只要加这2样,肉越炖越香,越炖越烂
- 牛肉|生活中得每一道家常菜,只要做法得当,都好吃
- 牛肉|10分钟搞定酸辣小炒牛肉,酸辣开胃,拌饭吃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