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银壶发展历史:我国手工银壶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古人有“水为茶之母 , 器为茶之父”之说 。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 故历代均“煮水以银壶为贵 , 泡茶以银壶为尊” 。 茶圣陆羽一生嗜茶 , 精于茶道 。 其《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 , 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 , 且用之恒久 , 但很奢侈 。 明·许次纾《茶疏》曰:“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 , 故首银次锡” 。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则说:以银制壶为妙 , 然过于奢修 , 非一般人所能拥有 。 但虽说奢修 , 却也有它的妙处 。 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则认为 , 以银壶煮水既杀菌又软化水质 , 口感甘纯;而以银壶泡茶 , 茶汤温润和顺 , 茶味更香醇 。



小笠银器 灯笼形光面银壶[ 编号:71384]


银制茶器为历代名人雅士所推崇 。 纯洁的白银 , 须经数十工序 , 涉数百工具 , 历数万次精敲细击 , 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 , 千锤百炼 , 精雕细琢 , 始成银器 。
这类银制茶器均须施以精巧纯熟的手工打制 , 工序包括:设计、画图、淬炼、灌模、熔接、锤击、敲打、錾刻、镌字、打磨、抛光、镀金、套金、仿古、漆艺…….其工艺难度最大、最精妙的是“毫厘必较”的“一片造”银壶 , 还有博大精深的各种錾刻技艺 。
手制银壶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 无论壶型、把手、钮 , 却是千变万化 。 例如取材于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饰仿古壶 , 器形古朴、大雅;文人士大夫钟爱的荷花瓣提壶 , 清丽脱俗且颇具“禅意”;以錾刻、浮雕簇簇婀娜多姿、娇艳怒放的蝴蝶兰花壶 , 高贵优雅又寓意圆满......其器形、纹饰各异 , 百壶百款、无一雷同;壶流、提梁、把手、壶钮千变万化 , 多姿多彩 。



小笠银器竹编龙凤壶(貔貅摘钮)[ 编号:71217]


谈到这类集材质与手工技艺之大美的银制茶器 , 不能不说到古老的錾刻工艺 。 何谓錾刻?《说文解字》有云:錾 , 小凿也 。 这种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兴起来的錾刻工艺 , 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 它是随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术演化而来 。 如果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金银器的錾刻文、镶嵌和金银错算起 , 这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
“錾刻造型可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 , 片活是平装在某些器物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 , 圆活则多作为实用器皿使用 。 “据杨飞武介绍 , 完成一件精美作品需要十多道工序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其最大的亮点更像是对时间的尊重与对技艺的敬畏 , 这在浮躁的当下尤为难得 。
我国的金银器雕刻艺术始于春秋晚期 。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 由于材料稀缺、贵重 , 工序繁琐等因素 , 故其发展受限 , 日渐式微 , 并濒临失传 。 近年来 , 随着银制品材料及市场的逐渐放开 , 传承千年的银器炉火被重新点燃 , 铿锵的手工艺得以延续;银器才逐渐成为当今国际收藏市场的新宠 。 ”



【手工银壶发展历史:我国手工银壶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錾刻银壶 忆江南[ 编号:71221]


中国茶文化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叶百科 茶具品牌 金属茶具 饮茶吧 www.yinchaba.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