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马,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 。 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 。 台钊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能抓紧春茶结束时进行 。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 。 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 。 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蕻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 。 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 。 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 。 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
(2)根系更新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 。 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 。 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长高 。 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 。 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影响 。 根据福安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百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有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新根系(即包括较精的输导根和旺盛的吸收根),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 。 因此,根系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第,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 。 根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接近土表3-5厘米 。 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 。 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 。 茶树的枝干和根系构成植株的整体,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在枝干更新的当年或后一年的秋末冬初,茶树处于休眠期进行的 。 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 。 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支根和吸收根行间 。 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分别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这种自然伸长,是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实现的 。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 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 。 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加培客土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