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技术改造计划的推行 。
    七十年代前后,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起,象抓好三改(改良土壤、改造茶树、改变园相)和改造低产茶区等许多先进经验的推广,得到了明显的持久效果 。 针对我国低产茶园的特点,改造工作必须从茶树本身和土壤、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郑重更新树冠,按照高产要求塑新的树冠,扩大采摘面 。 做到以培养树冠为中心,改良土壤、改变园相为重点,并与肥、剪、采、保相结合 。 进一步的工作,应是调整茶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基本建设和大地园林化相结合,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规划 。 对现有低产茶园,该改的改,该退的退 。 同时,按照适当集中的要求,该发展的还要发展 。 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 。 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 。 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 。
    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适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 。 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 。 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培,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 。 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
    (1)树冠更新树冠更新的扩要技术措施是修剪 。 修剪是在树冠管理中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 。 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 。 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 。 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 。 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 。 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
    重剪时期不同,改造当年茶树的生长量不同的,它随着时期的推移,生产量渐次减少 。 所以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据我所和日本分析,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良好发芽的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我国中部主要茶区,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 。 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 。 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