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文化:八角亭龙须茶

 
茶的自白
八角亭龙须茶又称“束茶” , 属乌龙茶类 , 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及建瓯 , 早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就有文献对其记载 。 其外形壮直 , 形似“龙须” , 色泽墨绿 , 滋味醇厚 , 汤色橙黄 , 耐冲泡 , 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 八角亭龙须茶的制作经过萎凋、鲜叶杀青、揉捻、理条、扎束制作而成 。
历史渊源
一次 , 卧于九龙窠看守大红袍的龙 , 被一只突然飞来的凤凰叫醒了 , 飞累了的凤凰栖身在九龙窠的一棵大红袍茶树上 。 凤凰说:“我从武夷山东面八角亭飞来 , 那里有高大的梧桐树 , 是我梦寐以求的栖身之处 。 我听仙人说 , 九龙窠有几株神奇的茶 , 凡夫俗子是不能享用的 。 ”龙哥告诉凤凰:“这茶树是我们的命根 , 我们九兄弟一直厮守着 , 它是皇帝享用的神茶 。 ”凤凰心想 , 我八角亭梧桐树下长的那溪洲也好种茶咧 , 于是执意要龙哥赠送九龙窠里的茶苗给她 。 龙哥在赠送茶苗的同时 , 还从嘴角拔下几缕龙须 , 说:“凤凰妹子 , 你种下茶苗时把龙须一同种下 。 然后再找海清大帝显灵 , 你的茶苗就种得活!”
种茶那阵天大旱 , 但由于海清大帝显灵招雨 , 九龙窠的茶苗在沙壤土上种活了 。 春茶开园采摘时 , 凤凰变成了八角亭茶园里美丽的采茶村姑 。 春茶开采之夜 , 凤凰想起了龙哥曾赐予她的龙须 , 于是给茶取名叫“龙须茶” 。
后来 , 地方官把八角亭龙须茶当做御茶奉献给朝廷皇帝品尝 , 皇帝一听说茶名含有“龙须”二字 , 龙颜大悦 , 遂御赐八角亭庙为“显善庙” 。 数百年来 , 八角亭龙须茶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
茶的品质
龙须茶以优异的内质、美观别致的外形、别具一格的风味驰名中外 。 历史上主销美国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 是当地侨胞馈赠海外亲友的礼品 。 龙须茶的品质特点是 , 外形壮直 , 形似“龙须” , 色呈墨绿 , 乌龙茶香型 , 伴有花香 , 滋味醇厚 , 汤色橙黄 , 清澈明亮 , 经泡耐饮 。
茶的工艺
龙须茶具有工艺晶的性质 , 它对外形的要求极高 , 茶束的外观形状 , 必须象满蘸墨汁而直立的短毛笔 , 色呈墨绿 , 长约二寸八分 , 最大处周圆约二寸半 , 不宜过大或过小 , 四十至五十个干茶束约重一斤 。 茶束分单束和双束两种 , 均扎以鲜艳的红、绿丝线 。 由于经过萎凋、长时间低温烘干和多次摊凉回潮 , 芽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经过一定程度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 , 其内在品质特点介于烘青绿茶和乌龙茶之间 。 冲泡后 , 汤水清澈明净 , 呈橙黄色 , 带乌龙茶香型 , 优异者亦带花香 , 滋味醇厚 , 极耐冲泡 。
由于它的加工工艺独特 , 因此对鲜叶原料有特殊的要求 。 为能取得肥壮的芽梢 , 茶树多种植于土壤肥沃的园地 , 促使萌发较长而肥壮的新梢 , 以供制造龙须茶 。 茶树品种以武夷菜茶有性群体为主 。 一般开采期在谷雨后至立夏前 , 待新梢伸育至一芽三、四叶 , 长度达三、四寸左右时带梗采下 , 过长则于树上留叶 。 采下的鲜芽叶必须顺序轻放 , 不能重压 , 以免茶梗折断或叶片破碎 , 并及时送回加工处理 。
龙须茶采制工艺独特 , 技艺高超 , 成品既是名茶 , 又是美观别致的工艺品 。 清《续茶经》中对其采制方法也作了简明的叙述:“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 , 谓之莲子心 。 连枝二寸 。 剪下烘焙者 , 谓之凤尾龙须 。 ”每年谷雨后至立夏前 , 采摘新梢长达10--13厘米的一芽三、四叶为原料 。 采摘对应顺序轻放 , 及时送厂加工处理 。 加工工艺主要有萎凋、杀青、揉捻、理条扎束、干燥、装箱六道工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