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一百年后读《说茶》

“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曾经站在一坛子醋——生活的象征——眼前,每个人都用手指蘸醋之后,放在嘴里品尝 。 注重事实的孔子说,醋是酸的;佛祖说,它是苦的;而老子说,它是甜的 。 ”
“一般的西方人,看到茶道的仪式,便在隐躲着的自满中把它看作东方古怪和幼稚的千百种怪癖的又一例 。 ……最近,有大量的关于武士道——这种教导我们的战士为献身而自豪的关于死的艺术——的评论,但是几乎没有人留意到充分表现我们的生活艺术的茶道 。 ……什么时候西方才会理解,或者试图往理解东方呢?”
这一段对于西方人的批评,是一个叫冈仓天心(1862-1913)的日本人,在他的著作《说茶》里写下的 。 令人惊奇的是,这本书写于1906年,是用英文专门写给西方国家的读者看的 。
冈仓天心是日本著名的艺术评论家,1862年生于横滨 。 当时的横滨是外国人居住地,风气很开放 。 天心自幼学汉学,不到8岁就进进外国人开办的英语学校学英语,这给他以后的人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 他16岁上东京帝国大学,在这里熟悉了美国教师阿内斯特·费诺罗萨 。 费诺罗萨充分地肯定日本传统艺术的优秀性,与天心一起,协力拯救日本古典美术遗产 。 晚年,冈仓天心几次游历印度和中国,并远涉重洋,受聘于波士顿美术馆,任东方部主任 。 在此期间,他连续出版了《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说茶》等著作,向西方世界发出亚洲的声音 。 其中《说茶》是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东方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的一种尝试 。
【日本茶道:一百年后读《说茶》】茶道是一种审美的宗教,是充分享受美的仪式 。 它从大量吸收道教教义的禅宗仪式中发展而来 。 这决定了茶道的道家式的审美观是与西方审美观迥然不同的 。
道教以为真正的实在存在于“虚”之中 。 例如屋子的实在不存在于屋顶和墙壁之上,而存在于被它们围成的空间里 。 “虚”能包涵一切,是万能的,“虚”在艺术表现手法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 在东方,艺术家特地留下一点空间,让每一个人凭自己的想象来填补那个空间,这样在“虚”中可以看出无穷 。 “虚”能够调动人的想像力,从而把你引导到美的感受之中 。
另外,道教承认俗世,并试图从这令人悲叹的俗世中发现美 。 《说茶》中用一个寓言故事,生动地说明了道家的人生观 。 即“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曾经站在一坛子醋——生活的象征——眼前,每个人都用手指蘸醋之后,放在嘴里品尝 。 注重事实的孔子说,醋是酸的;佛祖说,它是苦的;而老子说,它是甜的 。 ”
茶道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产生的 。 人们通过茶道可以得到暂时阔别外界的烦恼和自由享受艺术的机会 。 因此,茶道中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满足享受这个“美”的需求而精心设置的 。 例如茶道的场所——茶室,乍看是一间茅屋,非常简单,但实在是工匠们追求超脱凡俗,极尽艺术构思的结果 。 茶室里面除了满足美感而暂时设置的东西以外,什么都没有,进室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想象中收到最完美的审美效果 。
另外,茶室要避免对称和重复,由于对称和重复违反道家的“动”的原则 。 对称表示重复,重复意味着终止,道教以为生命及艺术气力在于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 。 因此,茶室的建筑材料和装饰应避免重复 。 例如假如用圆形的茶壶,水灌就要用有角的;把花瓶放进壁龛的时候,不能把它放在正中心,否则,就把空间分成了相等的两段(两边的空间相等意味着重复) 。 茶室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显得朴素自然,但其背后隐躲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这是漫不经心的西方人所尽对理解不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