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酒|梅,中国人的极致风味|梅见( 二 )


入宋以后尤其是宋室南渡后 , 社会经济、文化重心完全南移 , 南方士人数量激增 , 构成士大夫阶层主流 , 梅花欣赏热潮随之高涨 。

图片|梅花
那时的江南 , 生活富庶 , 人口稠密 。 从文人到一般人户 , 都开始培植野生梅 , 梅树的大面积种植 , 也为大众提供了欣赏梅花的风韵与意境 。
士大夫的庄园里 , 必先种梅 , 且不厌多 , 若是家里的园林没有梅花的点缀 , 都不好意思叫自己风雅之人 。 市集之中 , 专业艺花、街巷叫卖、花市交易 , 人们手拈花枝 , 精心赏识 。 乡野间 , 三两文人墨客更是时常郊游赏梅 。
对于富贵人家 , 不远千里南下探梅 , 也是常有之事 。 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至河北良乡 , 就赶着跑去江南一睹梅景 。 他自己记录到:“江南梅花春半即盛 , 故早启程 。 ”恨不能插上翅膀 , 飞去江南 。
他的每次南巡都是正月十五前后启程南下 , 应是考虑能在江南梅盛之时赶到那里 。 这是一种小小情结 。
纵然你是帝王将相 , 也难敌梅花的魅力 。
所谓“花中有道须称最 , 天下无香可斗清” , 从此 , 梅花荣登C位 , 犹如古代之冰墩墩、雪容融 , 乃是国民之宠儿 。 03制梅之盛不只俏丽 , 梅还有万般饮食风韵 。
如果只靠颜值 , 梅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 。 ”除了用作调味品和观赏 , 梅子还有各种吃法、用法 , 简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 。

图片|青梅
自古就有梅煎之法 , 即蜜渍或糖渍 , 也就是今天的果饯 。 历史中有记载的就有糖醋梅、糖椒梅、糖紫苏梅 。 清代岭南广州、惠州一带乡间的糖梅制作最为盛行 。 民间嫁女都大量腌制糖梅作为拜见公婆的礼物 , 大喜之日举行糖梅宴 , 广招亲朋 , 有不请自来者 , 则以唱歌获赏糖梅 , 称“打糖梅” 。 这一婚嫁礼俗 , 也称“梅酌” 。
梅子不仅可以作为蜜饯 , 还可以用来烹饪 。 南宋张俊招待宋高宗的菜谱中即有梅肉饼儿、杂丝梅饼儿 , 是掺入青梅等果丝的面食 。 或者将青梅切丝 , 以甘草、新椒、生姜、盐拌腌制 , 用作烹汤 , 回味无穷 。
冰镇酸梅汤更是宫廷御用的夏日饮品 。 成熟的黄梅去核搅碎 , 或经晒干贮存 , 用时掺水并加糖或盐 , 然后煮梅为汤 , 再加入冰水 , 舒爽至极 。 正如《红楼梦》所写 , 宝玉挨打后 , 撒娇要喝的也是这个 。
由梅子烟熏、火烘而成的乌梅 , 有生津止渴、敛肺涩肠的功效 。 《本草纲目》就记载了 33 种使用乌梅的组方 。 陆游曾在江边蕲口镇买乌梅 , 药店还良心送上煎煮须知之类的说明书 。
品种之繁多 , 也意味着制梅技艺之精湛 。 数千年以来 , 关于梅子的妙用 , 又岂止这些 。 不过 , 如此多丰富的用法 , 你只在一地就能遇见——福建诏安 。
图片|诏安青竹梅
如果去诏安走上一圈 , 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梅的博物馆 。
《漳州名产志》记载:“今人只以盐腌 , 久晒藏罐起霜谓之白梅;以白矾草霜腌之为干谓之乌梅;梅尚未成熟 , 去其酸或以搅拌而浸之谓之青梅 。 ”
诏安从宋代便开始种植青梅 。 种出的青梅 , 可零食 , 可腌卤 , 可糖拌 , 可做酱 。 乌梅、话梅、梅酒、梅脯 ,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 道光年间 , 诏安的“梅灵丹”“咸金枣” , 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
如今 , 诏安已是全国最大的青梅主产区 , 盛产“青竹梅”“白粉梅”两大当家品种 , 青梅年产量 10.5万吨以上 , 占全国近 1/3;青梅加工企业 135 家 , 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均保持全国第一 。 此地乃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青梅之乡” 。 04品梅酒之味世间风味万千 , 酒 , 最有滋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