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古到今 ,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味道的探索 。
百般滋味 , 又以酸为首 。 而鲜少有人知道 , 醋被发明之前 , 人们获取酸味的来源是梅 。
在现代人的观感中 , 梅更多是以梅花、梅制品或者梅酒的形态出现 。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 , 它早已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转 , 与技艺碰撞 , 与风味交融 。
对梅的溯源 , 是对味道的追忆 , 也是一次风味寻根 。
图片|采摘青梅
01食梅之酸
中国人的吃喝江湖里 , 调味品是主角 。
一道好菜 , 有咸 , 有酸 , 才能味道相宜 , 吃得尽兴 。
在古代 , 梅是调和万物的灵魂 。
《尚书》中有“若作和羹 , 尔惟盐梅”的记载 。 意思是说盐多则咸 , 梅多则酸 , 盐梅适当 , 就能成为美妙的和羹 。
《礼记·内则》记载大夫宴食“兽用梅” , 即烹制和食用兽肉用梅子作调料 。 可见在当时 , 大鱼大肉要是不放上几颗梅子 , 便不能称之为佳肴 。
图片|青梅
梅味酸 , 容易倒牙 , 所谓“梅子留酸软齿牙” 。 最有名的 , 当属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 。 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曹操机诈、狡黠之一面 , 但也反映了梅子的特性——仅仅只是一想 , 就让人口齿生津 。 梅子采食时 , 正是暮春、初夏时节 。 这样的季节 , 这样的酸果 , 总是让人浮想联翩 。
图片|采摘梅子
《诗经·召南·摽有梅》就描绘了这么一幅画面:“摽有梅 , 其实七兮 。 求我庶士 , 迨其吉兮 。 摽有梅 , 其实三兮 。 求我庶士 , 迨其今兮 。 摽有梅 , 顷筐塈之 。 求我庶士 , 迨其谓之 。 ”大意是:树上梅子越来越少了 , 爱我的男士选个吉日来求婚吧 。 梅子七个变成三个了 , 得抓紧用篮筐去拾取 , 爱我的男士不要磨蹭了 , 就直接来说吧 。
这是乡村农家少女的歌曲 , 是典型的“劳者歌其事” 。 梅子收获季节一般是比较紧张忙碌的 , 女子辛碌地劳作 , 树上的梅果散发出青鲜、稚嫩的气息 , 很难不想到远方的心上人 。
酸 , 在口齿舌间搅得风生水起 , 却在心头落得千回百转 。
02赏梅之趣吃梅是欲望 , 赏梅则是信仰 。
魏晋以来 , 梅开始以花闻名天下 , 后来还成为十大名花之首 。
背后的秘密 , 就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
图片|梅花
晋室南迁以来 , 大批北人流落江南 , 山间、水滨、庄园 , 随处可见暗香浮动的野梅 。
这是北方不大能看到的景观 。 梅树花期虽早 , 而性不耐寒 , 零下15度即难存活 , 因此野生梅树多见于淮河、秦岭以南 , 尤其是江南地区 , 梅雨便是说的江淮的雨季 。
孔子称赞松柏“岁寒不凋” , 这是北方文化中心时代的感知 , 松柏傲然卓立 , 没有梅花的地位 。 而在南方环境里 , 南方的冬日不似北方的萧瑟 , 松柏的“岁寒后凋”也就无法凸显 , 倒是梅花的凌寒独放特别引人瞩目 。
随着北人逐渐来到这片土地 , 这般美物立马就闯进了中国人的诗词世界 。 如唐杜甫三峡夔州《江梅》诗“梅蕊腊前破 , 梅花年后多”;元稹《寒》“江瘴节候暖 , 腊初梅已开 。 ”
推荐阅读
- 火锅|中国最爱芋头的省份,真的好糯
- 酸梅汤|靠着这碗酸梅汤,老板连开了5家火锅店,消暑解渴,教你配方比例
- 面条|中国十二大面条,你家乡的面条上榜了吗?你喜欢的是哪种面?
- 舌尖上的中国|女子餐厅吃鱼翅配米饭,被服务员嘲笑老土:配米饭你是农民吧
- 猪头|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猪头肉?而不是牛头肉、羊头肉?答案很现实
- 技艺|湖北秭归:端午美食引游客
- 冰糖|孟加拉美食特工!老干妈搭配暗黑料理,大名一米九输出中国美食
- 三明治|老外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火鸡,为何中国人不待见?更没有人愿意养
- 烙饼|评分8.7,第一集就播放量1500万,只有中国敢拍的“肉番”
- 吉利丁|日本镜头下80年代的中国小吃,如今难觅踪影,全吃过的应该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