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 , 在县城东门外的城壕巷口 , 有一家卖白切羊肉的摊子 。 在以羊肉为
刘老二白切羊肉摊简单无比 , 一辆人力平板三轮车 , 车身古铜色 , 板儿竹色 , 车上有一老旧挎兜 , 拉锁已坏 , 一杆秤半里半
当年的刘老二已有五十多岁 , 身量宽大 , 身形矮小 。 年轻时乡间积年累月的劳作使得刘老二早早弯了腰 , 故意弯着 , 据他自言 , 不敢挺直 , 直起来不得劲儿 , 空得慌(家乡土话 , 意为坐立不安的酸疼) 。 没有顾客时 , 刘老二坐在小马扎上 , 面前的地上立着罐头瓶子改装的水杯 , 外面用毛线挑着杯套 , 两端有绳子相连 , 杯子旁边是一盒迎宾烟 , 无过滤嘴 , 抽几口得吐一吐烟沫子 。 有顾客来 , 刘老二必定起身相迎 , 不管你买不买白切羊肉 , 他都要用一块蓝色手巾擦擦手 , 边擦边笑着道:“您来啦 , 今儿羊肉新鲜 , 我给您掀开 , 您瞅瞅 。 ”以晋语方言吐京腔 , 刘老二是县城唯一一个 。
白切羊肉摊子上有一布幡招牌 , 非古风 , 有古意 。 布幡儿食指粗的木棍交叉支撑 , 底端绑在车与板儿的连接处 , 上面写着极漂亮的江湖体毛笔字 , 正中书“刘老二白切羊肉” , 左下写“货真价实” , 右下写“童叟无欺” 。 来者皆说刘老二是个讲究人 , 只是命不好 。
刘老二家原是大户人家的雇工 , 出生三个月 , 父亲被车扎身亡 , 东家太太怜惜刘老二 , 没有赶走他们母子 , 供给衣食用度 , 刘老二五岁 , 母亲突发疾病去世 , 他顿时无依无靠 。 东家瞧着孩子虽小 , 却懂规矩人机灵 , 有心培养 , 接入内院以子侄相待 。 刘老二喜好读书写字 , 常常写几幅小字拿与东家批改 , 东家笑言其字不得法 , 答应待他稍大些让他入学读书 , 再教他正经书法 。 刘老二没等到那一天 , 东家家业败落 , 刘老二被叔婶接回农村 , 以叔家排行 , 正式成为刘老二 。
在吃穿困哪的年头 , 刘老二叔婶虽尽可能地一视同仁 , 终究抵不过舔犊情深 。 刘老二无怨言 , 叔婶已然是恩比天高:吃穿上一视同仁 , 唯独给孩子们娶亲时犯了愁 。 刘老大结婚已是掏空家底 , 刘老二刘老三眼瞅着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 刘老二懂事 , 主动提出先让刘老三成亲 , 叔婶虚让几句后应下 。 直到刘老二将近四十才娶了本村一位有眼疾的媳妇 , 生下一子 , 聪明伶俐 。
老天让一个人孤独 , 谁也阻挡不住 , 刘老二媳妇在一个夏天溺水而亡 , 随后叔婶相继去世 。 刘老二含泪埋葬了亲人 , 带着孩子离开家乡 , 来到不远处的县城谋生 。 好在此时可以摆摊做小生意 , 刘老二走街串巷 , 得出了人们生活已好 , 吃得起肉的结论 , 开始了摆摊生涯 。
推荐阅读
- 面包|夏季营养素食,面蒸芹菜叶,蒜香味十足的美食
- 鸡蛋|三伏天,建议女人少吃肉!多吃这5种食物,营养解馋不长肉
- 鸡蛋|适合当做早餐的几道美食,简单容易,好吃又美味
- 鸡蛋|明日入伏,不管有钱没钱,多给家人喝这汤,汤汁鲜美,伏天少受苦
- 鸡蛋|豆豉鲮鱼,我始终搞不清楚“黄标”和“白标”有什么区别
- 蒸菜|山东婆婆做的饭菜,吓坏了第一次上门的浙江媳妇:想收拾东西回家了
- 冬瓜|绿豆别只会煮汤了,放锅里蒸一蒸,香甜又细腻,冰冰凉凉超解暑
- 鸡蛋|家常好吃5天早餐,每天一个花样,挑食孩子也说香
- 香菇|香菇和它是绝配,蒸一蒸就鲜美极了,每次上桌汁都不剩,太解馋了
- 鱼糕|“包子皮”揉面为什么要放油?很多人不知道,难怪蒸的包子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