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茶到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 二 )


咏瓷之作并不始于唐代 , 晋代潘岳《笙赋》已有诗句曰:…"披黄包以授甘 , 倾缥瓷以酌酃 。 "缥瓷即呈青白色的器 。 据考证 , 缥瓷可能是当时瓯窑(窑址在今浙江温州)生产的胎白中略带灰色 , 釉色淡青的瓷器 。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曰:"瓯 , 越也 , 昔属闽地 , 今为浙江温州府 。 自晋已陶 , 其瓷青 , 当时著尚 。 "
然而咏瓷诗兴盛是在唐代 。 咏瓷诗在唐代的发展情况是:出现于盛唐 , 而以中晚唐最为兴盛 , 表现出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咏瓷诗因而得到很大发展的特点 , 所咏瓷器几乎均为茶具 。
盛唐的杜甫、颜真卿均有咏瓷之作 。 杜甫《进艇》诗有"茗饮蔗浆携所有 , 瓷田无谢玉为缸"之句 , 另一首诗《又于韦处乞大邑磁碗》通篇咏颂大邑磁碗:"大邑烧磁轻且坚 , 扣如哀(一作"寒")玉锦城传 。 君家白琬胜霜雪 , 急送茅斋也可怜 。 "诗中"磁"即"瓷" , 全篇称赞四川大邑白瓷胎质薄("轻且坚") , 釉质细致洁白("胜霜雪") , 且胎体烧结很好("扣如哀玉")因而风靡蜀中("锦城传") 。 唐代文献有乐师以瓷器为打击乐器的记载 , 如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乐师郭道原"用越瓯、邢瓯十二 , 施加减水 , 以筋击之 , 其音妙于方响" , 因此杜甫诗中用"扣如哀王"来形容大邑白瓷胎质坚硬便不难理解了 。 唐诗整篇咏瓷实始于杜甫 , 而{进艇》诗明显反映出咏瓷与饮茶从唐咏瓷诗一出现关系就很密切 。 颜真卿咏瓷诗句是:"素瓷传静夜 , 芳气满闲轩 。 " 按 , 素瓷当为白瓷 。
居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顾况在其《茶赋》中有"舒铁如金之鼎 , 越泥似玉之瓯"之句 , "越泥似玉之瓯"指越窑温润、似冰类玉的青瓷瓯 。 从中唐开始 , 饮茶之风极盛 , 文人饮茶成为时尚 , 咏茶和咏瓷诗较前显著增加 , 作者有自居易、施肩吾、孟郊等人 。 自居易"或饮茶一盏 , 或吟诗一章"(《偶作二首》之二) , 闲暇时"移榻临平岸 , 携茶上小舟"(《屉道新居二十韵》) , 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请中 , 他写道:"白瓷瓯甚洁 , 红炉炭方炽 。 "在另一首待中 , 白居易满怀深情地写道:"蜀茶寄到但惊新 , 渭水煎来始觉珍 。 满匝似乳堪持玩 , 况是春深酒渴人、" (《萧员外寄新蜀茶》)这里的"瓯"显然是瓷茶具 , 茶成为文人间联络感情的纽带 。 "蜀茶"在当时很有名 , 故施肩吾也有咏《蜀茗词》七言诗 , 诗云:"越橇初盛蜀茗新 , 薄烟轻处搅来匀 。 山僧问我将何比 , 欲道琼浆却畏嗔 。 "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咏道:"蒙茗王花尽 , 越匝荷叶空 。 "
晚唐咏瓷诗达到极盛 , 咏瓷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郑谷、韩惺、徐夤等 。 与此前不同的是通篇咏瓷且篇名直指瓷茶具的诗作显著增多 , 如皮日休《茶瓯》五言诗曰:"邢人与越人 , 皆能造瓷器 。 圆似月魂堕 , 轻如云魄起 。 枣花似旋眼 , 萍沫香沾齿 。 松下时一看 , 支公亦如此 。 "邢窑与越窑瓷茶瓯轻巧圆整的形象跃然纸上 。 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描写越窑在秋天烧制"千峰翠色"的秘色瓷 , 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 , 夺得千峰翠芒 , 来 。 好向中宵盛沆瀣 , 共嵇中散斗遗杯 。 "越窑秘色瓷器在当时就非常有名 , 徐黄{贡余秘色茶盏》诗极尽赞美之辞:"捩翠融青瑞色新 , 陶成先得贡吾君 。 巧剜明月染春水 , 轻旋薄冰盛绿云 。 古镜破苔当席上 , 嫩荷涵露别红渍 。 中山竹叶酷初发 , 多病那堪中十分 。 "晚唐还有独创性之诗句且多为写越窑瓷茶匝的 , 如韩握《横塘》L寺有"蜀纸麝煤沾笔兴 , 越瓯犀液发茶香 。 "郑谷则有"箧重藏吴画 , 茶新换越瓯"之诗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