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日本咖啡第一品牌,为什么不怕星巴克?( 四 )


60年代左右 , 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速溶咖啡和罐装咖啡走入日本家庭 , 国民饮食结构也迅速西化 , 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作用下 , 咖啡豆进口量快速提升 , 咖啡店行业也出现开店潮 , 初期主要是个体经营 , 到1970年前后 , 咖啡专卖店和连锁品牌开始出现 。

从1966年到1981年 , 日本咖啡店数量从2.7万家增长到15.5万家 , 达到高峰 , 这一阶段咖啡店数量爆发式增长 , 但行业格局极为分散 。 罗多伦就是在开店潮末端出现的 。
之后 , 咖啡行业进入连锁化阶段 , 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地租飞涨 , 咖啡店开店成本陡增 , 90年代又受宏观经济影响 , 咖啡店数量萎缩 , 以罗多伦为代表的高性价比咖啡馆兴起 。
90年代中下旬 , 星巴克这类海外连锁品牌的进入 , 这一阶段 , 咖啡店整体数量减少 , 而连锁品牌快速扩张 , 行业标准化程度和连锁化率同步提升 。
2000年后 , 第三波咖啡浪潮兴起 , 专注于咖啡本身的独立咖啡店受到欢迎 , 受日本咖啡文化影响深远的蓝瓶咖啡、%Arabica等小规模美学咖啡连锁店建立了较强的受众认知 。
2018年 , 罗多伦正式进入中国 , 将首店开在上海 。 作为日本咖啡第一品牌 , 来到中国之后 , 罗多伦发展却并不理想 , 始终没能走出上海 。

尽管如此 , 罗多伦的发展历程以及商业模式 , 对于中国咖啡行业来讲 , 都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 , 毕竟它是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抵御住了星巴克的咖啡馆 。
虽然相比罗多伦创立之时 , 中国的咖啡行业竞争惨烈得多 , 而且本土品牌已经没有了先发优势 , 但是在中国如此巨大的一个消费市场 , 不应该只出现瑞幸一个全国性的本土咖啡品牌 。 在未来 , 能否出现与星巴克分庭抗礼的线下场景模式的咖啡馆 , 我们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