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一次 , 马未都说:“我第一次吃上海名菜红烧带鱼时 , 有一种受侮辱的感觉 , 因为它是斜着切的 , 就是为了看着显大 。 ”
“虽然斜着切显得多 , 显得大 , 可它吃起来就会有很多刺 , 太费事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 可以说“吃”是人生头等大事 。 然而我国的土地辽阔 , 南方和北方除了气候差异很大之外 , 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
马未都作为收藏界的泰山 , 不仅在收藏上颇有建树 , 他在吃上也很有一番研究 。 大家可能不知道 , 马未都也是一个吃货 , 而且对吃有着近乎挑剔的讲究 。
有一次 , 马未都参加《圆桌派》时 , 在节目中就说起了一件关于吃的往事 。
早年间 , 马未都去上海一家饭店吃饭时 , 点了一道上海名菜 , 红烧带鱼 。 结果 , 当这道菜端上来时 , 马未都却说:“我感觉受到了侮辱 。 ”
因为这道红烧带鱼 , 是切的斜刀块 , 而且菜码很小 , 切成斜刀 , 会给顾客一个视觉差 , 让人觉得量大又多 。
然而 , 这种操作却让吃起来非常麻烦 , 因为带鱼上面有鱼鳍 , 切成斜刀 , 就会有很多刺 , 吃起来着急又费事 。
马未都作为一个北方人 , 从小到大就都是在北京长大 , 饮食习惯自然是比较倾向北方 。 在北方吃鱼就是咣当咣当的切三下 , 满当当的吃下去 。
所以 , 对于与北方形成巨大反差的红烧带鱼 , 马未都感觉受辱也很正常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 上海人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 。
上海地处我国东南 ,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都是引领全国风气之先 。 上海相对于内地比较开放 , 凡是都讲究一个精致 。
除了注重食材的选择搭配精致之外 , 上海人饭菜还提倡少做、精做、色相考究 。
这正是马未都在上海吃刀鱼所见 , 他们把带鱼切成斜刀 , 是为了让带鱼块看上去更美观 , 过油时炸的过程中过油面积更大 , 从而把鱼炸的更透彻 , 而并非马未都说的用视觉“欺骗”顾客的奸商行为 。
其实 , 不止马未都吃不惯上海的菜 , 撒贝宁也曾吐槽过 , 他说:
“很多北方人到南方都吃不惯 , 比如上海的菜 , 就甜不拉几的 , 我每次只吃一样东西 , 那就是泡饭 。 ”
一旁北方的嘉宾 , 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
其实我国历史悠久 , 美食更是多种多样 , 各地饮食习惯自然也各有各的特色 。 北方人以“咸香”为主 , 而南方则以“甜鲜”为主 。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 , 冬季高冷干燥 , 夏季温和多雨 , 气温年差较大 。 在过去 , 只有少量的蔬菜难以过冬 , 同时又不舍得扔掉 , 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实用 , 如此以来 , 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
南方多雨 , 光热条件好 , 盛产甘蔗 , 比起北方来 , 蔬菜更是一年几茬 , 所以在糖类的包围下 , 自然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
对于南方朋友来说 , 主食一般都是米饭 , 而北方则是除了米饭外 , 经常会吃馒头、面食等 , 其实这也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
我国南方气温高温多雨 , 耕地多以水田为主 , 所以当地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
我国北方降水较少 , 气温较低 , 耕地多为旱地 , 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 长此以往 。 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
推荐阅读
- 啤酒|啤酒鸭的家常做法,出锅后香味扑鼻,连吃2碗米饭都不成问题
- 豆皮|春天食补,吃大鱼大肉不如吃它,营养好消化,大人孩子都爱吃
- 腐竹|几道家常菜与汤,既具备丰富营养、还相当受欢迎,男女老少都喜欢
- 焖饭|减脂期不知道怎么吃?这么吃不瘦都难!减脂食谱(第六期)
- 蛏子|减脂期不知道怎么吃?这么吃不瘦都难!减脂食谱(第二期)
- 客人|成都香格里拉启动“春食·飨宴”推广计划
- 豆腐|在这家吃一顿的感觉是:泸州每个活着的苍蝇馆子,都有独门绝技
- 猪肉|滑稽!3月份之前猪肉求着都不买,疫情过后猪肉因祸得福又开涨
- 酱油|普通人家的5天家常晚餐,很简单,家人却都满足
- 馒头|晒晒夫妻俩3菜午餐,都是春天时令菜,应季而食营养足,家人吃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