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文化
文章图片
(一) 风韵独特的饺子文化
今日立冬 , 在我国的北方 , 立冬这一天要吃饺子 , 这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 , 也是中国的饮食文化 。
相传饺子是东汉未年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 , 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 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 。
由于历史 , 地理 , 习俗不同 , 对饺子的称呼也多有不同 , 如馄饨 , 扁食 , 角子和悖悖等 。
据说 , 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 , 当时正值冬至 , 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 , 二只耳朵均已冻伤 , 便在当地搭了个医棚 , 支起一面大锅 , 煎熬羊肉 , 辣椒和袪寒提热的药材 , 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 , 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 , 抵御了伤寒 , 治好了冻耳 。 从此乡里人及后人皆模仿制作这种食物 。
到了唐代 , 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几乎一样 , 而且是煮熟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 。
据考证曾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葬里 , 遗有5厘米长的小麦面制作的半月形饺子 , 这一发现充分说明了在唐代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 。
从清代开始 , 饺子的称谓不断更新 , 如“饺儿 , 水点心 , 煮饽饽”等等 。 而且加工技法也有了煮 , 蒸 , 煎 , 炸等多种 , 其馅料也是五花八门 , 数不胜数 。
据明 , 清史料记载 , “元旦子时 , 盛撰周享 , 各食扁食 , 名角子 , 取更岁交子之意” 。 当时饺子已由一般食品上升为节日食品 , 人们吃饺子已有辞旧迎新 , 富贵吉祥之意 。
大年初三十包的饺子更是中国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 这时人们包饺子时往往喜欢把金如意 , 糖 , 花生 , 栆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 代表不同的寓意 , 更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
(二) 花色纷呈的火锅文化
火锅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 , 即用火烧锅 , 以汤导热 , 涮食物 , 在上千年演变过程中 , 不仅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历史趣闻 , 还形成了独特的火锅文化 。
火锅历史悠久 , 早在商朝就有记载 , 那时人们举行祭祀和庆典活动都要“击钟列鼎”而食 , 众人围在鼎四周 , 将牛 , 羊肉放入鼎中煮熟而食 , 这是火锅的萌芽 , 以致于我们八 , 九年代家里买的火锅都是这种钟鼎形式的炭火锅 。
【|冬天,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文化】据《魏书》记载 , 三国时代的曹丕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铜火锅 , 到了南北朝时期 , 人们使用火锅煮食逐渐多了起来 。
最初流行于中国寒冷的北方地区 , 人们用来涮猪 , 牛 , 羊 , 鸡 , 鱼等各种肉食 。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 , 烹调技术进一步发展 , 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
现在我们用的火锅大都是电火锅和燃气火锅 , 大敞口的锅子 , 用起来非常方便 。
今天我们吃的涮羊肉还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 据说有一年冬天 , 他在行军之中忽然想吃羊肉 , 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便将羊肉切成薄片 , 放入水锅中烫熟 , 加上调料 , 葱花等物 , 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 , 并赐名“涮羊肉” 。
清代乾隆皇帝也酷爱火锅 , 他在嘉庆元年正月摆设的“千叟宴” , 全席共上火锅1500余个 , 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 , 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
还有近代文化名流胡适对故乡徽州的火锅情有独钟 , 他在家里宴请客人吃饭时 , 大多由夫人精心烹制徽州火锅来招待客人 。
推荐阅读
- 吐司|那些巨便宜、又巨好吃的“神仙美食”,看看你吃过几种
- 玫瑰|长江边一种野菜,冬天挖根,春天吃嫩苗,炒腊肉特香,一挖一麻袋
- 立冬|立冬有情,冬天的节日来了,该吃嘛?我们真的懂吗?
- 花菜|立冬后,建议少吃西红柿黄瓜,多吃4样菜,应季好吃,冬天特养人
- 泡温泉|有那些钱去买虚名,不如给家里增加点米面油盐
- 立冬|“震惊”北方人的“青菜”,来自南方人的“执念”,令人叹为观止
- 鱼头|立冬节气,条件允许多吃“3碱2酸”,指的是哪些?打好基础过冬天
- 椰子|奶茶里的那些小料,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 内蒙古|内蒙人冬天爱吃的4款暖胃菜,本地家常菜外地贵价菜,你吃过吗
- 豆腐|冬天的味道,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