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三 )


2、看茶树有没有明显的主杆 , 主杆有没有大的分枝 , 第一级分枝的离地高度及分枝数量 。 现场判断这分枝是属于植物性状下的自然分枝 , 还是属于外来因素、意外事件下造成的分枝 , 这种外来因素或者意外事件是否持续不断 。 这分枝有没有发展成为系统性的递级分枝系统 , 是否建立起庞大的树冠层 。 这种树冠层是锐三角的还是钝三角的 , 还是纺锤形的圆形的 , 还是圆弧形的 。 这主杆、主枝、支撑枝、生长枝有没有分生出众多的生长点 , 有没有在树冠层长出众多的茶叶 。
茶 , 我们主要利用的是叶、芽及嫩茎 , 人们驯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茶青 , 驯化培养出良好的树冠层 , 培育出众多的生长点 , 是人们在种植方面为之不变的追求 , 通过它可以感受到它在进化上在人工驯化中的程度 。
3、尝茶鲜 。 尝茶鲜除了尝酸甜苦涩麻之外 , 更多的是尝茶的生青味 , 通过生青味道来感受一下它的原始性 。
茶有五味 , 酸少见于茶青而多见于发酵后的干茶 。 甜多源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各种风味物质与各种芳香物质而混合 。 苦多显于茶中所含有咖啡因 , 咖啡因由于先在咖啡上发现而得名 , 其实自然界许多物质都含有咖啡因 , 有些植物的咖啡因含量甚至超过咖啡 。 比如我们所说的茶 。 有些茶的咖啡因含量远超茶 , 那为什么我们的茶多不苦于咖啡 , 那是因为咖啡因的物理特性及我们对茶的价格工艺而造成的(所涉基础知识多 , 在此不一一展开) 。 涩多来源于茶的生物碱 , 多来源于生物碱中的儿茶素 , 它在不同性状中的茶含量不一感受不一 , 涩味是我个人感受茶进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而麻是对人体的深度刺激 , 是野性强 , 树龄大的直接表现 , 但麻的原因多种多样 , 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有了一定实操经验的 , 一般来讲 , 就能大体判断出茶树是偏向野生型的还是栽培型的还是介于两者之间广泛存在的过渡型 , 就能大致感受到它在进化链中的位置 , 如果还没找到感觉 , 我们还得进一步深入 。
四、切
经过前期初步感受的判断 , 我们还可以在接下来的制作环节中具体感受 。 采茶鲜萎凋 , 原生性高的茶很难萎凋 , 进化程度高的相对来讲更容易萎凋 。 揉搓萎凋茶鲜你会发现原生性强的茶鲜茶汁多而粘稠 , 感觉比较粘手 , 应该说是原生性强的茶 , 茶汁多 , 果胶汁多 , 甚至可以推测说是原生性强的茶 , 茶多糖更为丰富 。
这时 , 还可以再闻 , 再闻萎凋揉搓时产生的味道 , 原生性强的茶与进化程度高的茶与已经经过人工长期驯化的茶有明显的区别 , 这种区别已经上升到遗传物质的区别、基因上的区别 , 这种与生俱来的香就是品种香 , 认识它可以更方便的鉴别不同茶种 。
亦可以从晒干的茶上来进一步判断茶的原生性 。 原生性强的茶毫少 , 干茶色泽深 , 近黑胜紫似乌 , 乌润亮泽、宝光乍现 。 这光润不用强光就能显现 。 进化程度高的茶 , 由于进化出了大量的呼吸孔 , 大量的毛孔 , 大量的茸毛 , 干茶就显毫 , 茶色就发白 , 进化程度极高的 , 高嫩度干茶就白花花一片 。 这种进化程度高的茶毫 , 当地老百姓就称之为“白毫” 。 这样有显著白毫的茶 , 当地人就称为“大白茶” , 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秧塔大白茶”“景谷大白茶” 。 在太和谷及两侧的老乌山、宝仓山就主产大白茶 , 在更高纬度、更高海拔的镇沅振太乡又有“文和大白茶” , 在更高纬度的银生城 , 在景东县这几年老百姓又驯化选育出芽叶更大、毫更长、更显、更致密的大白茶“普景一号” , 无量山这一区域就主产大白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