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二 )
就云南茶叶构成来讲,古树并不占太大的比重,少而精、精而各显风格的精品茶叶之路更彰显之博大精深,一拥而上就长远来讲也不一定好 。 广大的台地茶、荒地茶才是积存,才是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 良好的产业基础的云南白茶将能满足优秀大型企业的需求,将有可能突破目前小散乱、品牌众多而财源不显的现状,从基地、从工艺、从用途、从使用群体等系统性创造性的规划云南白茶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
云南一直以来都慢于中原,好多奇奇怪怪就因此而产生,我们工艺上的不足,产品上的缺陷,前期处理不到位置,处理不了的问题,我们就留给时间、留给后人,留给后续环节去处理 。 我在多篇文章中一直在探讨杀青工艺,我经历几十年就见证了各种各样的杀青方式,我早怀疑云南茶史上有没有统一规范的杀青 。
我们的老祖先,起先食生食,后会把食物晒干阴干储存,有了火才有熟食,有了锅才有烹调,才有了系统完善的烹调厨艺,才有了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 。 同理,我们先也是食鲜茶的,后又食干茶,有了火有了锅,有了各自成熟的工艺,才有各自体系的六大茶类 。 上一时代,每人有一杆枪是不可能的,每家人有一口锅也是不可能,每家人有一口能炒茶能专卖炒茶的锅更是不可能的 。 新社会,现代化初期,在我成长的年代,一家人一口像样的锅都没有,一家人一口大铁锅能炒茶专卖炒茶的锅都没有,咋会有普遍使用的杀青工艺 。 所以我甚至怀疑人们对这杀青开始认识及普遍性推广的年份不早,也就是说云南茶大范围的有和使用杀青技术的年代不早,早期的云南茶并没有大量的使用杀青工艺 。 云南白茶,最开始也是不晒不揉不炒不压,对茶鲜也没有选择,没有工艺的懒人茶,就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程度不高,这社会生产力不发展时代下的产物,极具原始性 。
这懒人茶,这没工艺,前期处理不够,时间处理不透或后期储存坏的茶,咋们的祖先自有妙招 。 这妙招就是品饮时对干茶炒、烤、煎、煮、熬加以完善,并之以米、姜、椒、松明等各种中草药调效,补充蜜、糖、盐、酒各种调味,简单原始的初制茶在品饮时弄得不亦乐乎 。 而有了成熟工艺后的茶,弄与不弄都好喝,用大白茶制的云南白茶,不管你怎么弄都好喝 。
大农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巨量台地茶支撑着,但永远不可能成为的主流,让它别有用途,分流、才能保障更健康持续的发展,所以要发展必须发展其他茶,这也是“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充分必要条件 。
晒红,普洱晒红,云南传统红茶,一种适合长期储存的红茶,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迅速风靡全国,它突破了原有的许多观念,解决了后顾之忧,但它的工艺决定了它必然还是以饮为主的茶,而且还是以热饮为主的茶 。 云南白茶就不一样,它有更广阔的空间等待去开发 。
说到这又得回到我的最初,“冷水泡”是我在太和甜茶之前,第一套系统成型的理论 。 为什么没能大范围的推广开,我认为选择的载体不恰当,选择的茶不最适合冷水泡,而云南白茶才是冷水泡的最佳茶 。 当年从苦聪人冷水泡茶中启发,研制专卖用的冷水泡茶,一路来试了老百姓的晒青,我们制的烘青,改良后的烘青晒青晒红,都有缺憾,最终在月光白上得到最佳 。
云南白茶冷水泡,最大的顾虑不是工艺数量适口性,而是卫生、是农残、是标准化规模化的问题 。 升级换代大量的台地茶、荒山茶,过渡成有机茶可以确保充足的原料 。 现代化建设管理生产,可以解决其他忧患 。 其多向性可以对生产及精加工的副产品,再进一步开发,形成品鉴观赏型、快捷商务型、家居实用型、储存待用型的系列散茶、紧压茶,小型袋泡茶,即用型茶胶囊,茶粉、茶膏、茶香囊,进一步开发茶饮料 。 我们除开发它饮用功能热饮冷饮之外,还可以把它开发成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香料添加剂、甚至开发成药品添加剂,这不但是它的方向之一,更是茶类未来的方向之一 。
推荐阅读
- 郑长峰:广州茶博会上展览“吉祥六方壶”
- 四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三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八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白茶冲泡秘籍|如何用正确姿势冲泡老寿眉?
- 寿眉的无穷魅力是什么?
- 寿眉:不断分化的白茶品类
- 左手白茶,右手健康——政和白茶
- 白茶中的白毫银针价格为何偏高?
- 如何冲泡一杯六年老寿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