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食物里的健康“码”,你“扫”明白了吗

“大食物观”不陌生
“色香味俱全” , 当我们称赞一道菜时 , 常常使用这样的评价 , 背后考验的正是不同食材之间颜色、味道相互搭配的功力 。 “我们对‘大食物观’并不陌生 。 在世界各地的饮食中 , 中餐的食材丰富程度堪称翘楚 , 食材多样、融合搭配始终是我们对美好饮食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不同食材的搭配智慧也成为中餐对世界烹饪的重要贡献 。 ”中国烹饪协会第五届六届副会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边疆介绍 。
“‘大食物观’从国家保障上来说 , 有两个背景 。 一是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看 , 耕地是国之根本 , 但我国耕地资源有限 , 这是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 要守牢粮食生产的底线 , 拓宽粮食生产的来源 , 保证粮食供给及安全;二是从构建‘健康中国’的角度看 , 充足丰富的食物供给和良好的营养保障是重要落脚点 。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瑛瑶研究员介绍 , “‘大食物观’提倡食物供给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 满足人民群众膳食结构和营养需要的变化趋势 , 让居民有更多元的饮食可供搭配和选择 , 吃得更合理、更健康 。 多元有两层突出的意思:资源来源的多样化和食物种类的多样化 。 以主食为例 , 稻谷和小麦是我国居民主要口粮 , 也可以实现碳水化合物的供给 , 满足能量需求 , 但这样的主食结构和营养比较单一 , 尤其是单纯以精加工的大米和面粉为方式时 , 对健康而言不是最优选择 。 由此 , ‘大食物观’所提倡的供应多样化是合理膳食所需要的‘食物多样’的基础保障 , 两者自然吻合 , 为国民健康提供了根基 。 ”
“吃是人类的本能 , 但吃与会吃、吃得健康有本质区别 。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 对居民而言 , ‘大食物观’意味着重视不同食物的特点 , 在日常饮食中通过食物选择和搭配满足我们身体机能、免疫和营养的需要 , 满足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供给 , 并降低膳食相关慢性病发生风险 。 同时 , 做一个节约和珍惜食物、懂得食物的食育模范 。 ”王瑛瑶说 , “‘大食物观’对科技界同样意义深远 , 无论是食物资源开发利用、食品的现代加工、还是营养供给和国民健康的保障技术 , 都围绕可持续、高质量 , 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
“今天 , 健康成为评价食物的重要维度 , 甚至是摆在首位的考虑 , 居民对吃得更好、更健康有需求 。 随着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 居民有能力去支付这一需求 , 营养丰富、膳食平衡也逐渐成为新的饮食潮流 。 ”边疆说 , “在此背景下 , ‘大食物观’对居民提高饮食健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 也为满足居民的健康饮食需求 , 提供了如何从源头做起的指导 。 ”
方便、美味和健康 , 能兼顾吗?
“肉类我喜欢牛腩、鸡胸或者海白虾;蔬菜喜欢小油菜、小白菜、荷兰豆、毛豆、藕、胡萝卜、山药等 。 ”像李军一样 , 在饮食上 , 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的偏好 。 但满足了口欲之快后 , 人们的疑虑也来了 , 营养均衡同时兼顾个人口味 , 能实现吗?
“首先还是要坚持‘食物多样’的原则 , 这是合理膳食的基础 。 如果完全拒绝某一类食物 , 或者盯着几样食物吃 , 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只是对某几样食物不感冒 , 比如不爱吃胡萝卜、菠菜等 , 则可以在丰富的选择中寻找营养价值相近的替代食材 , 搭配出自己喜欢又营养的餐盘 。 比如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和果胶 , 不想吃胡萝卜也可以从南瓜等橙黄色蔬果中获得胡萝卜素 , 从菜花、西葫芦等蔬果中获取果胶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介绍 , “首先要保证谷类、肉类、蔬菜类等各类食物总量足够 , 其次每类食物中都包含丰富的品种 , 具体每个品种吃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 以蔬菜为例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把蔬菜分成叶菜、根茎类、茄果类、鲜豆类等 , 建议每天至少吃3~5种蔬菜 。 每种蔬菜的内涵都很丰富 , 光是叶菜 , 市场上就有小油菜、菠菜、茼蒿、苋菜、空心菜、莜麦菜、西洋菜等 , 即使有一两种不喜欢 , 选择空间仍然很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