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宣城美食:水阳五宝(下)( 二 )


据何先生介绍 , 过去人们爱吃鹅脚 , 更有将腌制风干的鹅脚煨熟了让孕妇发奶的 , 后来便有人腌制鸭脚代替鹅脚出售 。 当有人发明了鸭脚包后 , 又有人试着加姜、加肉、加笋、加鸭肝和鸭肫等 , 以增加不同的风味 , 创新自己的品牌 。 过去人们加工鸭脚包、鸭翅膀 , 用的是腌制板鸭多余下来的下脚料;如今人们生产的鸭脚包、鸭翅膀 , 则是从外地板鸭厂、罐头厂精心选择和订购的原料 , 并通过冷冻冷藏运回来进行加工的 。 上规模的鸭脚包、鸭翅膀生产厂家 , 都按食品卫生要求配有消毒、检验、烘烤、冷藏、真空包装等设备 , 生产加工车间更是管理严格 , 外人不准擅入 , 且职工上岗都需经过身体健康检查、培训等 。
何先生还指出 , 过去加工鸭脚包、鸭翅膀 , 由于生产厂家少、原料易购 , 生产成本较低 , 纯利润有时可达到对半多;如今厂家增多、原料紧张 , 加上市场涨价等因素 , 成本增大 , 鸭脚包、鸭翅膀生产加工的净利润最多只有25% , 少时仅达15%左右 。
由以上可知 , 水阳镇是省内外乃至全国生产加工鸭脚包、鸭翅膀最早的主要发源地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 大小生产企业和加工作坊现已发展到20多家 , 年产量约达3000万只(其中鸭脚包占70% , 鸭翅膀占30%) , 经营销售额约达6000万元 , 纯利润超过1000万元左右 , 可解决数百人的就业问题 。
市场|宣城美食:水阳五宝(下)
文章图片

水阳生产的鸭脚包、鸭翅膀 , 被众多报刊媒体宣称为“水阳特色风味产品”而名扬省内外 , 深受上海、南京、合肥、芜湖、深圳、广州、东北等大中城市和地区消费者欢迎 。 而在众多的生产厂家中 , 钱德明、徐立平、徐海荣、徐海滨、钱老大、章志军等榜上有名 , 他们所加工生产的鸭脚包、鸭翅膀 , 因源于当地祖传独特工艺 , 选用优质鸭脚、鸭心、鸭肠 , 配用精盐、白糖、味精、生姜、料酒、大料等 , 加上数十味名贵中草药 , 经消毒、清洗、腌制、浸泡、曝晒、捆扎、风干、杀菌后 , 真空包装而成 。 产品外观呈琥珀色 , 晶莹剔透 , 光泽鲜亮 , 香味独特 , 肉美而鲜 , 骨酥而松 , 嚼之喷香 , 健牙生津 , 滋阴壮阳 , 无论其色泽、味道、营养等 , 因价廉物美更受青睐 , 并成为各城市宾馆、酒店的‘席上珍肴’和人们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 “水阳鸭脚包、鸭翅膀”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精品 , 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
水阳羊糕:晶莹透亮 , 状如膏脂说到水阳羊糕 ,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 据说水阳镇“德和居”(文革中人称“三层楼”)当年有两位盛名远扬的厨师 。 一个叫陈大财 , 黄池人;一个叫王永贵 , 当地人 。 两人厨艺高超 , 各有特色 。 陈大财烹制的菜肴色相好看造型好 , 但需精制的原料和佐料配套才能烹饪 。 有人这样说 , 陈师傅烹制菜肴如给妇人化妆 , 虽浓妆艳抹但需天生丽质 , 虽雍荣华贵却少不了得体的服饰给予衬托;而王永贵师傅烹制菜肴则不同 , 他既能因材施妆 , 也能随地取材 , 不宥于原料和佐料的限制而能烹制出各种可口的饭菜 。 有人评价说 , 王师傅师承杂家 , 无师自通 , 他烹制的菜肴 , 秉承徽派真旨 , 虽为平常无名小菜 , 然经他手调制 , 却味道别样般鲜美 。 加之文革时期物资贫乏 , 王师傅“菜烧得好”也应合了当年的时代潮流和人们的思想境界 。
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初 , 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受贬担任芜湖行署闲职时 , 经常到农村调研 。 一次来到水阳公社 , 察看了农村情况后 , 王鸿树等一帮“公社领导”请“王老”吃饭 , 就是在水阳轧花厂食堂烧好后 , 送到公社食堂招待“王老”的 。 “王老”吃了王师傅做的饭菜 , 十分赞赏 , 当即与公社领导商量 , 要调王师傅做他的专厨 。 王师傅考虑到自己年过六旬 , 且上有老下有小 , 再三婉辞 。 但后来王恩茂在宣城调研期间 , 却一直跟随服务 , 直至其离宣 。 后来县里曾两次选派他以中国厨师身份出国支援坦赞尼亚和赞比亚 , 他也以体老有病为由 , 谢绝了出国之邀 。 自此王师傅一直为上上下下的各级领导服务 , 寻常百姓从此再无机会到“三层楼”饭馆领略到他那精湛的手艺 , 吃到他可口的菜肴了 , 倒是水阳轧花厂的领导和职工们 , 享用了他多年的服务与口惠 。 后来他虽然因病去世了 , 但因这一段经历 , 在水阳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 据说王师傅把自己特有的一手绝活和拿手菜 。 去世前传给了他的大徒弟吴兆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