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三)诞生于唐朝的会食 , 至宋代才真正流行
其实古代的分餐制转变为会食制 , 并不是一下子就转变成了现代的这个样子 , 还有一段过渡时期 。 这过渡时期的饮食方式 , 又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点 。
在晚唐五代之际 , 表面上场面热烈的会食方式已成潮流 , 但那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 。 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了 , 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 , 还没有出现后来那样的津液交流的事实 。 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 , 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
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 , 就透露出了有关的信息 。 这幅长卷中 , 绘有韩熙载及几个贵族子弟 , 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上 , 欣赏着一位琵琶女的演奏 。 他们面前摆着几张小桌子 , 在每人面前都放有完全相同的一份食物 , 是用8个盘盏盛着的果品和佳肴 。 碗边还放着包括餐匙和筷子在内的一套进食具 , 互不混杂 。 这里表现的不是围绕大桌面的会食场景 , 还是古老的分餐制 , 似乎是贵族们怀古心绪的一种显露 。 其实这也说明了分餐制的传统制约力还是很强的 , 在会食出现后它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
到宋代以后 , 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 。 在传世宋代绘画《清明上河图》中 , 汴京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 , 也有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 。
宋代的会食 , 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 。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 , 北方民间有红白喜事会食时 , 有专人掌筵席礼仪 , 谓之“白席” 。 白席人还有一样职司 , 即是在喜庆宾客的场合中 , 提醒客人送多少礼可以吃多少道菜 。 其实 , 在陆游之前 , 《东京梦华录》就提到了这种特殊的职业 , 下请书、安排座次、劝酒劝菜 , 谓之“白席人” 。 白席人正是会食制的产物 , 他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持宴会秩序 。 现代虽然罕见白席人 , 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 , 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 , 他要引导食客一起举筷子 , 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
分餐制是历史的产物 , 会食制是历史的产物 , 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 。 我们今天想要改革的进食方式 , 有人主张实行“公筷” , 这种名合实分的方式比较简便易行 。 我认为 , 可以按照唐代的模式 , 即“大桌分食” 。 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 , 既有热烈的气氛 , 又讲究饮食卫生 , 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
推荐阅读
- 孩子|春天多给孩子做这蒸菜,10分钟能做好,营养高味道棒,孩子爱吃长得快
- 菜谱|孩子最爱的快手早餐,吃1口胜5口,卷一卷10分钟就上桌!
- 积分|会员福利|宁波机场联手“老字号”送福利啦
- 烹调|吃猪肝别一味图嫩 至少急火炒五分钟
- 油麦菜|红枣加糯米这种吃法火了,软糯香甜,5分钟出锅,常吃皮肤嫩又滑
- |“大家猜猜这两张到底哪张是原图?”这是张送分题啊!
-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最美的春天,藏在万亩竹海间的春分盛宴
- 营养早餐|早餐三明治,提前一晚准备好,早餐10分钟搞定,健康又美味
- 沙拉酱|早餐三明治,提前一晚准备好,早餐10分钟搞定,健康又美味
- 辣椒|春天干燥,要多吃“补水菜”,分享4道家常菜,常吃皮肤光滑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