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为何欧美人几乎不炒菜,是因为懒?美国教授:我们活得像原始人( 二 )



直到18世纪末 , 西方人才引进了我国早在南宋时期发明的焦炭炼铁技术 。 当时智慧精明的波斯商人千里迢迢来到大宋 , 对当地人们吃饭时用的大铁锅深感好奇 , 在他们的经验里从没见过这样一个神奇的事物 。

波斯商人在听宋人讲解如何用铁锅炒菜时 , 深感这是一个天大的商机 , 毕竟整片欧洲土地上都没有一口大铁锅 。 他们不惜花费高达当时几倍的价钱进口了一大批铁锅 , 还小心翼翼地运回欧洲以及沿途各个国家 。

据历史学家研究 , 我国在唐宋以来出口的大量瓷器、茶叶、丝绸中 , 还夹杂着大量铁器制品 , 其中就有数十种形态各异的大铁锅 。

其实在我国铁锅出口之外 , 历史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 , 也曾经冶炼出生铁 , 只不过他们认为生铁不结实 , 禁不住锻打 , 也就中断了本土铁器的冶炼和发展 。 没有铁器来造锅子 , 自然也就不可能品尝到用铁锅炒出来的美味饭食 。

我们智慧的祖先则另辟蹊径 , 发现生铁和青铜一样经过锻造 , 就异常结实、耐得住高温冷冻 。 冶铁技术 , 也就成了封建时期科技发展的一大特色 。
肉食为主 , 烹饪方式简单欧美人几乎不炒菜 , 也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 。 欧中地处高纬度 , 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气候 , 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种植 , 加上大片草原为他们经营畜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 。 这也影响到最先一批迁徙到美洲的西方人 , 把吃肉的习惯也带了过去 。

相较于烹饪素食 , 烹调肉类的方法就显得单一很多了 , 加上欧美人想象力匮乏 , 他们一直采用最原始的烹制方法——把肉丢到火上烤一下 , 就能闻到浓郁的肉香味儿 。 有时他们还会故意不把肉烤到全熟 , 就一口吞下 。

长期吃肉的饮食方式 , 尤其是不吃生肉的习惯让中西方人的胃 , 也变得有所不同 。 比如欧美人吃五分熟甚至三分熟的牛排就没事 , 但我们吃了就很可能拉肚子 。 看来一个地区的文化塑造着饮食特色 , 又反过来重塑着身体构造 , 毕竟几百年和数千年的血脉里 , 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文明基因 。

当然 , 欧美人也不是一点素食也不吃 , 他们的大地上海盛产豆子和小麦 , 烹饪方式也不外乎烤和煮 , 比如烤成面包比萨 , 或者煮豆子 。 光是制作过程听上去就失去食欲了 。 每当对比中西方饮食 , 就不由得庆幸出生在了中华土地上 , 真是对味蕾的一场巨大馈赠!

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早在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中 , 就出现了炒鸭子的做法 , 一直流传到现在 。 可见当时以极为新颖的烹调方式记载到史书中 。 延续到如今 , 炒菜在我国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 无论蒸煮焖炒炖哪一种烹饪方式 , 背后都凝聚了中华人民对吃饱喝足平凡生活的憧憬 。

历史上 , 正是中国人民受过苦 , 挨过饿 , 骨子里就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 , 他们对每一粒粮食都倍感珍惜 。 这种对食物的热爱 ,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也铸就了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饮食上的深耕与追求 。

光是“炒”的这一项工艺就能细分十几种 , 有大炒、小炒、煸炒、爆炒 , 还有生炒等 。 西方人司空见惯的主食之一——土豆 , 通过不同的炒法和搭配 , 就能诞生出截然不同的艺术菜品 , 比如酸辣土豆丝、干煸洋芋丝、土豆炒鸡块等 。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 西方人可能这辈子都想不到土豆也能“72变”!
如今外国人把“颠勺” , 视为炫技手段英国女孩扶霞在中国期间偶然接触到了川菜 , 在品尝过清蒸鱼、鱼香茄子后她彻底爱上了这神奇又地道的中国菜 , 迷恋上了滋滋冒油的花椒 , 爆开那一瞬间的香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