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茶的简介
白牡丹茶
白牡丹茶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等地 , 是中国福建历史名茶 , 属于白茶类;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 , 叶张肥嫩 , 叶色灰绿 , 夹以银白毫心 , 呈“抱心形” , 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冲泡后毫香鲜嫩持久;滋味清醇微甜;汤色杏黄明亮或橙黄清澈;叶底嫩匀完整 , 叶脉微红 , 布于绿叶之中 , 有“红装素裹”之誉;白牡丹按其制作的原料可分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白茶 。
白牡丹的制作工艺很简单 , 只有萎凋和焙干两大工序 。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 , 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 其叶张肥嫩 , 叶态伸展 , 毫心肥壮 , 色泽灰绿 , 毫色银白 , 毫香浓显 , 清鲜纯正 , 滋味醇厚清甜 , 汤色杏黄明净 。 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辐射、解毒之功效 。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 。 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 , 形似花朵 , 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 , 宛如蓓蕾初放 , 故得美名白牡丹茶 。
白牡丹属白茶类 , 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 , 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 , 宛若蓓蕾初开 , 故名白牡丹 。
历史发展
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 。 据当地老农反映 , 原产地在大湖 。 水吉原属建瓯县 。 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 。 白牡丹为福建特产 , 1922年政和开始制造白牡丹远销越南 , 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 有退热祛暑之功 , 为夏日佳饮 。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 , 1922年以后 , 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 , 成为白牡丹主产区 。 20世纪60年代初 , 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白牡丹 。 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市 。
产地
白茶是业内的统称 , 具体分为:以大叶种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为白牡丹茶;以小叶种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为贡眉;以大叶种或是小叶种片茶为原料的是为寿眉;以新工艺制作是为新工艺白茶 。
白牡丹茶的主产地在福建省政和县 , 采用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为主要原料 。 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 , 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 。
闽北建阳以生产贡眉为主 , 因为是小叶种品种 , 茶叶外形没有白茸毛 , 毫芽不显 。
闽东福鼎以生产新工艺白茶为主 , 在白牡丹茶叶制作的基础上萎凋的时间减少、再经过轻微揉捻、产生轻微发酵 , 外形略带曲卷 。
白牡丹茶
春、夏、秋三季 。 其中采摘标准以春茶为主 , 一般为一芽二叶 , 并要求“三白” , 即芽、一叶、二叶均要求有白色茸毛 。 白牡丹叶态自然 , 色泽呈暗青苔色 , 叶背遍布洁白茸毛 , 汤色杏黄或橙黄 , 汤味鲜醇 。
精制工艺是在拣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进行烘焙 , 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 , 保持香毫显现 , 汤味鲜爽 。 待水分含量为4~5%时 , 趁热装箱 。 成品毫心肥壮 , 叶张肥嫩 , 呈波纹隆起 , 叶缘向叶背卷曲 , 芽叶连枝 , 叶面色泽呈深灰绿 , 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 , 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 , 叶脉微红 。 其性清凉 , 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 为夏季佳饮 。 主要出口港澳地区 。
【白牡丹茶的简介】
推荐阅读
- 如何区别贡眉和白牡丹?
- 福鼎白茶:中国茶里的极简主义
- 探秘福鼎白茶
- 白茶|贡眉和寿眉有什么区别?
- 老白茶独有的滋味是什么?
- 3分钟解析福鼎白茶的荒野茶好在哪里
- 白牡丹存久了会变黑?是真的吗?
- 福鼎白茶的9种分类,以前不知道吧?
- 安溪铁观音功效减肥篇,白毫之赐
- 白茶泡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