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一颗黄豆,中国人把滋味发掘得淋漓尽致( 五 )


为此 , 甘卫红推荐我去镇上一家农家小店尝尝用陵阳豆腐干做的菜 。 小店名为“兰溪农家乐” , 我们去的时候已是下午2点多 , 但店主还是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 我们点了著名的陵阳一品锅 , 还搭配了一个红椒炒臭干子 。 店主陈升月之前在上海工作过10年 , 口音颇有上海人的特点 , 时不时蹦出一句“哦呦” 。 听说我们就想尝尝当地特色 , 陈升月还特意送了我们一道凉拌臭干子 , 就用辣椒酱和芝麻油拌了一下 , 说是当地人夏天都会这么吃臭豆腐干 。
之前臭豆腐在我的记忆里基本都是油炸后才吃的 , 生食好像只有王致和腐乳那种当作调味小菜的场景 。 可陈升月说 , 他们本地的臭干子因为都是用卤水加芝麻粉和南瓜藤粉来腌制的 , 生吃也没问题 。 我夹起一块闻了一下 , 倒不是很臭 , 吃到嘴里 , 淡淡的臭味混杂着豆子本身的香气和芝麻香油的香气一同冲到脑鼻 , 果然是有趣的搭配 。
不过那桌菜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道陵阳一品锅 , 尤其是其中的豆腐干、干豆角和粉丝 。 所谓一品锅其实就是猪肉炒香后烹入酱油等调味料 , 加入豆腐、黄花菜、陵阳豆腐干、山芋粉丝、干豆角、干竹笋、米粉丸子等当地特色食材炖在一锅中 , 上桌时还要继续加热 , 一桌人围在一起热热乎乎吃个痛快 , 颇有些东北人的豪爽劲儿 。
和东北的酸菜白肉一样 , 别看里面放了猪肉 , 但香味的精华大多被那些素的食材都吸走了 。 这桌菜里用的豆腐干就是甘卫红做的 , 刚刚还很扎实的酱干子在肉汤里炖过后已软嫩了不少 , 双重酱香堆叠在一起 , 嚼起来味道不逊于猪肉 。 而旁边的干豆角和粉丝等干货在泡开后也很适合在这种炖制的环境中吸收汤汁的香气 , 我边吃边想 , 怪不得这里既产豆腐干又出现了这道菜 , 原来这样的搭配才能实现食材口味的最大化 。

▲陵阳镇地处徽州古道 , 有“富贵陵阳镇”之称 , 保留了很多传统手工技艺(缓山 摄)
但陵阳豆腐干也只是安徽众多豆腐干中的一种 , 在距离不远的安徽泾县 , 我吃到了另一种不太一样的豆腐干 , 当地人称其为“蒲包干” , 蒲包不是一个地名 , 而是一种用香蒲叶做成的小布包 , 当地人会在制作豆腐干时用它来替代纱布包住豆腐 , 这样压制成的豆腐干更有一种青草的香味 。 而其最有别于陵阳豆腐干的地方在于它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压得太扎实 , 而是更厚更松软 , 一块蒲包干约有两厘米那么厚 , 吃起来的口感与陵阳豆腐干的扎实劲完全不同 , 更像奶酪或者芝士 。 至于味道则也同属于用酱油和黄豆酱调配成的酱干子 。
走在泾县的菜场里 , 随处可见售卖这种豆腐干的铺子 , 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豆腐干的松软程度和所用的酱料颜色 。 泾县宣纸研究专家黄飞松也是个好吃之人 , 他向我们推荐了当地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 , 叫“俏江南酒楼” 。 进去之后就看到琳琅满目摆放在点菜台前的各类食材 , 当地人不好看菜单点菜 , 喜欢直接看着食材进行选择 。
老板娘严湘萍见我们望向豆腐干 , 就拿起一块让我们先尝尝 , 说她家豆腐干比外面菜场卖的都好吃 , 我当时手里还提着两块刚刚从菜场上买的豆腐干没有吃完 , 就拿过来做个比较 。 入口之后 , 果然觉得老板娘没有吹牛 , 她店里的豆腐干要比菜场卖的更细嫩 。 严湘萍很骄傲地说 , 这些都是她从附近镇上一个豆腐坊里定做的 , 外面买不到 。
口感不同 , 做法也不同 , 蒲包干不会像陵阳豆腐干那样炖制 , 就是用最常见的做法——青椒炒香干 , 吃的时候一定要把青椒和香干同时送入口中 , 再配上一口米饭 , 在冬日于千里之外出差时竟也感受到了一丝家里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