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乡厨本身还有一个特殊的价值 , 就是这个群体在客观上成为了时代变化的记录者 。 从前老一辈的乡厨 , 很少把做宴席当成谋生的手段 , 更像是乡里乡亲间帮忙互助 。 以前物质条件也不好 , 最多给乡厨发个红包 , 但现在乡厨是一门职业 , 提供的服务和功能都升级了 。
其实从《舌尖上的中国》之后 , 美食类的纪录片可谓层出不穷 , 但是将视点放在“人”这个主题上 , 以“人”为主角的 , 还非常匮乏 。 实际上 , 美食由人烹饪而出 , 由人品尝而饱 , 美食的背后一定是“人” 。 以人为视角来呈现美食 , 覆盖的不仅是食物本身 , 更是食物背后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内涵 。
记:乡厨在川菜这个体系中 , 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
王: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 , 那就是“根基” 。 纵观川菜的各种菜式 , 可以看出它的自身形态是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相互融合的 , 而且乡村美食的受众面更广 。 食材从泥土到餐桌 , 乡厨是第一经手人 , 也是外地人了解乡土文化的最后100米 。 他们最熟悉食材 , 也最懂得人的需求 , 做的菜或许不那么精致考究 , 但绝对最能够满足人对吃的第一需求 。
我们今天的川菜 , 特别是回锅肉、香碗、粉蒸肉、夹沙肉、烧白、坛坛肉等传统川菜 , 最早都出自乡厨之手 , 再通过人的流动 , 将这些美食带到了城市 , 带到了全国乃至世界 。 因此研究乡厨 , 聚焦乡厨 , 从根本上来说 , 就是聚焦川菜最本源的文化形态 。
记:川菜最本源的文化形态是怎样的?
王:在我看来 , 川菜文化其实就是四川人的生活方式 。 四川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 , 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对生活的认知 , 生活的态度 , 各种民风民俗 , 都透过川菜这个载体具象化地体现出来 。
记:可不可以举个具体例子?
王:川菜是一个统称 , 内部也有流派 , 比如上河帮、下河帮、大河帮、小河帮等 。 这种划分是地域上的 ,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川菜流派 , 自然而然也产生了不同的民俗文化 。
比如四川有“八大碗”“九斗碗”“十大碗” , 但这些乡宴习俗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 且并不相通 。 比如“十大碗”放到某些地方 , 就带有不尊重的色彩 , 会招忌讳 。 因为在川西坝子的民俗看来 , “十碗”谐音“石碗” , 而石碗是喂猪的 。 “八大碗”也是一样 , 有些地方会认为“八大碗”上了正席就是“臊皮”——因为当地乡宴除正桌之外还有一个坐8个人的流水席 , 是主人家专为吃不起饭的人所设的……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 “红白事”所设乡宴的菜品也不尽相同 , 如果上错了也会招忌讳 , 比如白宴上的豆腐 , 在红宴上就不适合 。 透过这些民俗 , 真正可以与四川最本源的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 , 也是学者研究的宝藏 。
为乡村振兴赋能
采访人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是《川味》第四季的全新内核 , 您为什么会把这个内核融入其中?
曾颖(以下简称曾):其实在拍摄之初 , 我们并没有明确这个概念 。 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 , 我们惊喜地发现 , 我国的乡村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 有些地方仅仅是两三年间 , 新式建筑就拔地而起 , 先进的电网、5G全面覆盖 , 山更清水更绿 , 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 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 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以傲人的姿态呈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
面对这种时代发展 ,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近距离接触了200多位乡厨 , 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 , 那就是他们都在通过乡村的美食 , 来追寻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 我们对他们的记录和展现 , 其实也就是对乡村文化的记录与展现 。 这种展现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关注乡村 , 这样一来就能对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 “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内核就融进去了 。
推荐阅读
- 猪皮冻|网友晒返程后备箱,南北差异巨大:有人带鸡鸭,有人带了一头猪
- 交易权|塞上一头牛“零蔗糖酪乳”宣称“无糖酸奶”,专家称涉嫌虚假宣传
- 网友|66岁周润发现身小吃店!一头白发又高又瘦,桌上仅有一碗平价汤面
- 山羊|浓缩一头羊,精华一块糕!兰溪小吃中的上乘之作
- 非遗|浓缩一头羊的非遗传统美食!
- 历史文化|没有一头牛能走出潮汕,牛肉丸堪称一绝,每一粒都经过2400次捶打
- 手打|没有一头牛能走出潮汕,牛肉丸堪称一绝,每一粒都经过2400次捶打
- 一头猪|猪身上这个部位,比排骨营养多好几倍,不买是“傻子”!
- 杭州|没有一头牛能够活着走出潮汕,说的是水牛还是黄牛呢?
- 食材|买柚子,选“两头圆”还是“一头尖”?差距真不小,选错了白花钱